芦扬
摘 要:中国书籍装帧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实用、简洁、古朴、典雅的个性。中国书籍装帧在世界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下社会是一个现代和传统对撞、融合的阶段。每个书籍装帧的出版人和设计师都面临冲突和融合的问题,倘若止步不前绝不可行,一味地出新弃旧更不可行,中国的传统万万不可丢。由此,研究我国数据装帧设计的演变,总结前人经验,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国;书籍装帧;发展
0 引言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涵盖了版式、字体、字号、开本、封面、纸张选择等,对书籍的制作和装订具有决定性因素,可以说,但凡说道书籍也就必须谈到文字,书籍的第一要素就是文字,文字刊载在书籍之中,唯有汇聚了文字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书籍,我国文字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兽骨和龟甲,这部分文体就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刊载体。也就是后世所知的甲骨文。尽管从形式中来看,书籍和甲骨文相差很大,但是甲骨文也可以被看作是书籍的萌芽,这是我国书籍装帧的第一种形式,龟甲片。根据我国最新的考古资料显示,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文字载体——玉版。虽然这两种都不算正规的书籍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当时文字水平的影响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1 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书籍装帧的促进作用
真正对中国早期书籍装帧设计起到关键性变革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这两项技术,一项改变了书籍所用的材质,纸具备灵活、轻便等特性,所以当他刚刚出现,就被定义为其他材质的替代品,由此,书籍就此出现。除此之外,雕版印刷术也促进了书籍的正式成型,印刷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摘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有效缩短了摘抄时间,降低成书周期,提高书籍的数量和品质,有效推动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由此,以此为背景,我国书籍的装帧从卷轴向经折,从旋风向蝴蝶,从包背向线装,从简装向精装等形势发展。尽管我国古代的书籍并没有当今的尽善尽美,但也具备了纸质书的功能,这种功能搭载信息,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性,并未有太大改变。由此,中国书籍设计依旧是书记艺术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2 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进程
近现代,伴随西方印刷术的传入,机器印刷术也开始逐步的替代了雕版印刷术,进而产生了具备我国当代工艺的印刷术,产生了精装和平装,除此之外,在装帧的方式上产生了结构上的改变,其正页、目录、环衬、版权、封底、封面都成为书籍的重要设计对象。
我国的书籍设计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已经高达百年之久。五四运动启开文化锁国之门,西洋装帧之风吹进东方古国。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革命”前提下,书籍装帧艺术也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摒弃了传统的陋习,从艺术到技术,都开始为全新的形式所服务,这一形式可以说是全新的革新时期。装帧设计师对于世界全新的先进理念,有所尝试,有所传播。全新的装帧艺术已经开始成为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自五四时期到七七事变,这一阶段,我国的书记装帧设计得到全面发展,人才辈出之余,更是得到了深远发展。这一时期,以鲁迅为代表,鲁迅不仅起到了先锋作用,而且还致力于亲身实践,创办了数十种的书看封面,倡导了青年画家自助创作,大胆创新。除此之外,还在理论之中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其中,以鲁迅先生为代表,他在封面设计中,汲取外面影响,不排斥外来因素,与此同时,支持民族发展,汲取民族因素。设计过程中,不喜欢图解式,在《坟》设计中,吕存曾经对陶元庆说,需要一个与坟没有关系的设计,仅此而已,并在书信中表达了不用按照题意,自己随意发挥就行的意愿。在鲁迅严重,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具有装饰的作用,但他并不单纯的是用来同书籍相挂钩的,一直以来,我们所追求的是对书籍装帧涉及内容相结合,但这未免太绝对。除此,鲁迅反对将书籍的格式排得满满当当,避免不留一点空隙的情况发生,一直以来,我们将纸张当作片面地强调,摒弃了书籍的艺术性。
在鲁迅的关怀之下,书籍装帧设计已经开始步入了繁荣期、开拓期,这一时期,装帧艺术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且产生了一大批的相关人才、形成相关理论和审美的非常时期。
新“文化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设计师们汇聚了各方的特点,博览所长,设计过程中没有禁忌,可以自由发挥,对于设计市场中所发现的好思路都敢于尝试,勇于尝试。其中丰子恺的漫画设计可以说在当时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且丰子恺将漫画一直坚持,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陈之佛先生在给《文学》《小说月报》《东方杂志》、天马书店制作封面的过程中,坚持使用古典工艺和几何图案相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缔造了独特的风格。钱君淘曾说:书籍装帧步入现代化是必需的,由此,在设计过程中,他大胆应用不同流派,不同主义的方法,尽管如此,却始终坚持民族路线,学习两者相融合。
这一时期,不仅画家们特别努力,连同作家都直接参与到设计之中。这一现状的出现与五四时期,大量的作家投身到出版社的创办之中有极大的关联。其中萧红、艾青、胡风、倪贻德、闻一多、鲁迅、叶灵凤、沈从文、巴金、卞之琳等都曾经亲身参与到设计之中,这部分人员之中有一部分学习过美术,但从整体风格来看,带着一些的书卷气,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文化修养。
自我国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已经步入了收获期,这一阶段,尤其以曹辛之、丁聪、钱君淘为代表,除此之外,也有部分老画家参与其中,以黄永玉、池宁、叶浅予、张光宇为代表,曹辛之的抒情风格,别具一格,典雅隽永,吸引了一大批读者。丁聪的装饰画人物个性十足,也有一起忠实的粉丝。
3 新兴技术和思想的发展与现代装帧设计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期,西方的理念开始进入我国,进而为我国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我国装帧届不断地汲取国外的先进理念,在参考、模仿的泛滥之下,抄袭的现象越发严重。
书籍的装帧设计同其他设计一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时期的装帧设计,受到了设计理念和媒介的挑战,且创作人员的价值观也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电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书籍的装帧设计,电子化操作,取缔了传统手工绘画,进而在对传统的突破过程中,也开始不断地提倡“两个观念性”前提:第一,形态的出现,并不单纯的是书籍装帧家的专利,也是出版者、编辑、设计家、印刷装订者的专利,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第二,形态涵盖了“造型”和“神态”。两者之间是完美结合的,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形神兼具的数据,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书籍,才能创造出具有保存价值的书籍。当下我国书籍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我们同样可以从我国古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寻找到源泉,对此,再对书籍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当局限在技术的研究之中,还应当对思想、观念有所创新,有所了解。
4 结论
装帧设计有效地促进了信息的表达,且有效地刺激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刺激之下,加强体感。这种全新的艺术,伴随国际的不断发展,其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尽管对于书籍装帧设计而言,它的设计形式非常多样,但是终究其服务对象为人,由此人们在审美需求上并未改变。对于生理审美而言,人依旧需要有好的视觉要求,需要有准确的要求和良好的视觉传达;对心理审美而言,需要合乎自我品位,做到典雅、大方、美观。综上所述,这没有发生质的改变。由此,对于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研究成为重新估价衡量新的书籍审美的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