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015-05-30 03:24侯利辉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语文教学

侯利辉

【摘要】独立思考能力是优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综合发展、自主发展,大力加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独立思考 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独立思考能力是各种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独立思考表现为凝神静思的学习行为,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获取知识、寻求自我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其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深远意义。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综合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的渗透,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感悟。小学语文教材所选为本虽然简短,但都是经典之作,需要学生走进文本,仔细咀嚼课文语言、运用内在语言进行消化、领悟,都离不开独立思考。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时,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及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心智,调动思维积极性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讨论,减少讨论的盲目性。教学过程中,教者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时表扬爱思索的同学,让其享受独立思考的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消除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他人的依赖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确立、增强,为其语文水平的提高及其自我发展铺平了道路。另外,优化问答过程,避免无效的问答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无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最终都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其荡起思索的涟漪,从而达到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目的。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诸葛亮在小船中与鲁肃对饮,他通过放置在船上酒杯里的酒的倾斜程度来判断出船的一侧受箭多少,当酒杯里的酒倾斜到一定程度时,他就推断出,这一侧船体承受的箭大约五万支了,于是决定船掉头,让另一侧受箭,可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自于他的精心设计,细心观察。”

二、指导学生认真感悟文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认知和体验学习,体验性学习展示了人类心灵的丰富性,在亲身经历与体验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传统的对知识技巧的分析与灌输截然不同,是让学生用活的方法學习文本,学生在理解、创造、构建、体验生成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再如《草船借箭》一文,文中描写了各怀心术的周瑜、诸葛亮、鲁肃等人,让学生广泛开展体验性阅读,透过文字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周瑜对来江东做客的诸葛亮设计陷害,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明知三天不可能造十万支箭,却偏要面对周瑜的险恶用心,诸葛亮不但不揭露,反而故作不知,而是欣然应允,诸葛亮明察秋毫,按常人该怎么做?诸葛亮的神态应是端庄和蔑视周瑜的,对已经接受的任务,常人是赶紧组织人力、物力加紧赶造,而诸葛亮怎样做的呢?他是独辟蹊径,向敌人借箭。向敌人要箭,一种是打败敌人,缴获战利品,另一种是逼迫敌人交出箭来,这两种方法都不行,诸葛亮采用的是诱敌送箭之术,顺利地按时交付了十万支箭,引导学生仔细体验诸葛亮大智大勇的借箭之举,体验周瑜的险恶用心,体验鲁肃先为朋友担忧,后为朋友欣喜的心态,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魁力。借箭成功之后,让学生再进一步开展体验性联想,周瑜看到诸葛亮按时交上的十万支箭,是高兴、是嫉妒、还是有其它感情呢?根据文中的描述,学生说到:“周瑜看到诸葛亮先生交上的十万支箭,面带笑容连夸诸葛亮先生英明,但心里却妒火中烧,心里想到:“诸葛亮你才是我最大的敌人,等到打败曹操之后,无论你有千条妙计也要杀掉你”。学生分别对三个人物的心理做出推断,提升了阅读感受,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强。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较有难度的问题提出后,不宜急于让学生讨论或个别回答。应留出一段时间,为学生营造静思冥想的氛围,让其有充足的余地理解语言文字,组织内在语言。有些教者在教学中,特别是公开教学中多用讨论而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能是觉得讨论显得课堂气氛热烈,效果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空白”处正是学生思维拓展、想象驰骋的天地,只要教者引导得法,学生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生出许多奇思妙想。一堂课中,既有冷静深刻的思索,又有热烈愉快的讨论,一张一驰,一静一动,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温暖》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课文中的“寒冷”是指深秋的气温低,而“温暖”在课文中却是一个比喻,并不是指天气的温暖。学生不能立刻感悟其深刻内涵,需要教师逐步引导,教师:请看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是写深秋季节的,找出来读一读。“深秋”和“寒冷”是什么意思?学生:“深秋”是秋天快过完了,冬天将要来临的时候。“寒冷”,就是冷。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教师:看图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学生:树枝上光秃秃的,只剩下几片黄叶。一阵秋风吹过,黄叶随风飘舞,落到地面上。周总理穿上了大衣,清洁工人戴上帽子,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教师: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为什么清洁工人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呢?学生: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周总理不顾自己的劳累,亲切问候清洁工人,使清洁工人感到热乎乎的。学生:清洁工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心里十分感动,产生了温暖的感觉。 学生:这里用“春天般的温暖”来比作清洁工人心里感到很愉快,很激动。教师:说得很好。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清洁工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句子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把意思转过来了?学生:却,“却”是表示意思转折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悟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在理解词、句的同时,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语文教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