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2015-05-30 10:48叶金兰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

叶金兰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诸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意义重大,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社会的稳定,成都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工作。

关键词:城乡发展不平衡;全面小康;成都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措施,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为解决农村农业问题,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使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经济协调统筹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这些成绩背后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令人担忧。如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的不平衡、投资和消费的不平衡、社会建设的不平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等等,诸多发展不平衡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重中之重,是主要矛盾,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笔者从抓主要矛盾的角度探索分析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上不平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既快又好,因其投资者是政府,所以城市里高楼林立,道路宽广,霓虹溢彩流光,这样的城市随处可见。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少,大部分靠农民自己解决,而农民收入不高,主动出钱投资公共设施建设热情不高,所以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等。在管理和维护上,城市有完备的管理体系,有专门单位进行维护管理,而农村则没有。

(二)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较改革开放初期差距扩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 2013年的3.03∶1,差距扩大。尽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四年下降(2009年为3.33:1,2010年为3.23:1,2011年为3.13:1,2012年为3.10:1,2013年为3.03:1),但也不难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收入的不平衡。

(三)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在城市農村学校的分配上不平衡,城市学校尤其是重点校,政府投入很大,教学实验设备设施齐全,优秀师资集中。而多数农村学校政府投入小,必需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缺乏,师资缺乏,优秀师资更是严重缺乏。二是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的差距明显。城市居民卫生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无论管理和服务体系都较完备。而农村虽然现在医疗保障已在全国农村覆盖,但农村自身卫生医疗资源贫乏,医疗设施落后,乡村医护人员更是缺乏,且医疗业务水平不高,出去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很少。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城乡差距虽有所改变,但还有差距。现在我国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但在工伤失业等的其他方面还有差距。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及交通安全工作远远落后于城市。

(四)社会投资不平衡

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占的比重偏小,且呈现下降趋势。农村信用贷款资金投入比重小,人均城乡信用贷款资金数额差距大,但逐年有缩小趋势。国家总财政支出中农业的支出比重偏小。

二、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城市农村相互依托,协调发展,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才能建成。二者缺一不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扶持,两者相互需要,只有通过合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可能实现。

(二)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内需的需要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使一些农民收入大增,但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增加缓慢,消费水平还是很低,这样就会影响到扩大内需,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求我们,一要推进有劳动技能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到城镇安居乐业。二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因此,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支持,包括生产资料的支持和劳动者的提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广大农村为城市经济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工业消费资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因此,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

三、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成都经营

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成都2003~2007年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成功经验概括为:全域成都理念、 “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1. 坚持“全域”成都理念

一个理念:全域成都。成都作为一个整体,是“一盘棋”,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考虑全域,在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上,形成了城市农村乡一体、各种配套衔接的完整规划和监督执行体系,且实现了城市乡村的全覆盖。

2. 以“三个集中”为总抓手,从三条主线上串联、并联城乡

一是工业向发展区集中。成都将116个开发区优化整合为21个集中工业发展区和9个重点镇工业点,进行产业集群。二是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规划了特大中心城市1个、中等城市14个、小城市30个、小城镇156个和农村新型社区数千个的城乡体系。三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依法根据有偿自愿原则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从三条主线上串联、并联了城市和乡村。

3. 实施农村“四大基础工程”

一是农村产权制定改革,让土地资源变为资本。首先确定产权,其次给予宅基地和承包地名分,予以登记。最后是颁证。成都探索的三个步骤:确权、登记、颁证。二是建设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基层通过公推首选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乡镇党委书记,对人民负责,干部做事,老百姓评价,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协调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三是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成都为每个村提供了25万资金作为公共服务经费,筹备了议事会、村委会、党支部,百姓根据运作机制来定如何花费公共服务经费。四是基础工程建设。成都在群众经济困难,缺乏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短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等领域做出了很好的探索,成都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成都为鼓励种地农民的积极性,给予一定的补贴,其形式不以现金方式发放,而是间接发放。

4. 六个一体化——将城市和农村连接为一个整体

一是城市农村规划一体化,通盘考虑城市农村的整体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监管、实施全面覆盖。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在项目、资金、资源安排上全市统筹考虑,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三是市场体制一体化,规范市场经营机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投入机制。四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市政公用设施(如道路、广电、通讯等)向乡村覆盖,水电气供应以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五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制度和覆盖城乡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六是管理体制一体化,成都打破城乡分别治理的行政管理格局,对规划、市政公用、交通、农业等30多个部门进行归并调整,撤并了30%的乡镇和47%的行政村。

成都通过以上措施,缩小了城乡差距。

(二)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成都的实践探索,可以说是解决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的一个缩影,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迈出可喜的步伐。但是还要看到,縮小城乡差距的任务还很重,需要我们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1. 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支持。2004年以来,中央连年下发“一号文件”,采取了很多强农惠民的措施。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生学杂费,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推进了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2. 继续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重要资源要素配置到农村。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比重。加快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引导重要资源要素(如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流向农村。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杠杆,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三农”。通过“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逐步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提高村干部的素质,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业。同时,动员科教文卫等方面的人才进驻农村,直接为农民服务。

3. 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合理规划小城镇,协调各方面有序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平衡城乡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有文化、又懂技术、还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让那些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逐步变为城市居民,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4. 继续推动城市农村配套体制改革。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力争在城市农村规划上、产业布局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新突破,形成城市农村良性互动、协调统一发展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兰翠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J].中国农业信息,2014(01).

[2]赵丽.论我国城镇化变异与缩小城乡差距——基于城乡收支差异的视角[J].商业时代,2014(01).

[3]陈冲.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政策选择——基于成都土地改革的经验分析[J].福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

(作者单位:锦州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
贵州省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相关性研究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全面小康视阈下促进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探究全面小康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