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侠
摘要: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迁移运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是进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是践行新课标的主要阵地,也是语言积累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语言积累
一、对话交流,在标注中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无论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都应该是民主、平等、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从而达到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流的过程,是语言发展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的“勘测线路”一段时,我就设计了对话交流的主题:读了本节,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以标注的形式写在书上。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结合有关语句,写下了密密麻麻的词句。在交流中,有的认为詹天佑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有的认为詹天佑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有的认为詹天佑与工人同甘共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师生的相互交流、评价中,学生记录的词语佳句越来越多,从而积累了语言。
二、创设情境,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读是开启学生智慧这门的钥匙,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只有充分地读,学生才能揣摩、品味,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只有读,才能促进语言积累;多读,才能多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要求我们从多角度、有创意地去读书,更要求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文质兼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抓语言,引导有感读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
同时在诵读的基础上,更应注意熟读成诵。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对课文熟读直至背诵,这样学生积累的不仅是语言,还能从中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好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看到了似“萬朵芙蓉”“银涛雪海”“帷幕轻纱”的云海。有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激发学生对庐山云海的热爱向往之情,才能激发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展现庐山云雾神奇美丽的愿望。我因势利导地设计了配乐读、小组读、赛读、评读。读出意境,才能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如比喻句、夸张句等等,鼓励学生在诵读后抄录下来,有利于语言积累。
三、激发想象,在赏析中积累语言
语文是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学生要经过反复赏析,来发现其间美的东西。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中美丽内容的理解,如果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更能发现美的真谛,这样才能达到语言的运用和积累。如教学《瀑布》一课,师生共同赏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何等的壮丽与扑朔迷离,光凭读、背,学生很难体会出其中的神奇,在赏析中,学生了解了句式的特点,修辞的运用,清楚了动态描写的好处。但这种浅层次的积累是不够的,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天窗:这是怎样壮观的景象呢?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吗?学生在赏析后,在想象中,运用已经积累的语言,让一句话变成一段话,一篇文章,做到深层次的积累。这样,在想象、赏析中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四、迁移知识,在课外读物中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迁移运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是进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广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如教学《春》一课,作者朱自清先生从春草、春花、春雨等方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在作者描绘春风时,引用了南宋诗人志南绝句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教学时,我因势利导地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色的诗句?如“春色满园关不住”,“忽如一夜春风来”,“二月春风似剪刀”;谚语“春雨贵如油”。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成语呢?如“春寒料峭,绿草如茵,春水盈盈,柳醉春烟”等等。接着我设计了知识迁移:你能抓住春天某一方面的特点,用上好词好句,仿写文中任意一段吗?在知识的迁移中达到语言的积累。
教学《春》课后,我引导学生读其他描写春景的文章,读朱自清的散文,从而领略一代散文家的艺术魅力。阅读时,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摘录法、归类整理法、读时批注法、读后动笔法等。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读中促积累”。
总之,在阅读中重视语言积累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一种最普遍的方法,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