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梅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发展多年,目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更为注重自身内涵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当中,规定将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其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方面展开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步,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素质 高素质技术 人才培养 质量研究
0.引言
为了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上,需要提升各类不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质量以及高职教育建设的教育内涵。[1]通过设置专业化的课程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建立一套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以此来确保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2]在国外,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依托校企合作、人才开发、职业培训、企业实训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来开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潜力,从其成功经验之中,我国也可进行相应的吸收与学习,进而通过借鉴国外的有利经验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质量的上升。
1.我国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1.1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高校扩招后带来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数量的膨胀,此前中专学校通过这次扩招转变为大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档次的提升速度过快,在学校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更新并未与此同步。因此一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课程安排与专业设置依然沿袭了传统的教育计划,这对于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来稍显滞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在校得到的实训机会过少,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当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3]
1.2专业设置仍存在不合理之处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设置与安排方面,仍旧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如此前IT行业非常热门,导致大量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专业或者软件工程专业,而今物流专业较为热门,因此学校又跟风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4]学校的专业设置往往随着社会需求进行改变,而忽略了对于一些传统工业的劳动力补足问题,造成一些传统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滞后,而新兴行业人才培养计划膨胀等问题。
1.3学生实操能力培养不足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对于一些需要配备实验室的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足,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实验室条件较差,且设备不全,因此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求。此外,实验室的指导老师本身也缺乏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校内部对于实操能力的培养计划较为宽松,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相应降低了,这个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实操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长远发展。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利用一些实训机会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工作相互适应与结合,而一些学校政策在此方面不予重视,因此造成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动手能力差,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的迁移能力也不足,毕业生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路径分析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工学结合以及顶岗实习等方式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面向行业企业的基层工作者的培养工作,应以职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积极推动行业内的各类企业加强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工作。
2.2深入校企合作工作
实行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方式与路径的重要基础。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倡导的合作办学理念,要求校企合作应当从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利益中解放出来,积极倡导校企双赢,促进行业内不同生产商的多赢发展,将合作范围扩大到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方面,积极进行师资培训工作,进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深层合作模式。
2.3開发人才培养工作的多元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机制主要需要依托学校进行,在学生实训能力与就业单位或企业之间进行双向评价工作,以此来强化机制创新工作,加快建立有效的多元化社会评价机制,实现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政府评价三者之间的有效性,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与完善,以此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常态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并且根据评价的反馈来适时调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工作的合理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常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这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工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结合国内外的有利经验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珍彦,于少娟,韩如成.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探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06)
[2] 沈亚强,张加光. 从人才分类角度看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 教育与职业. 2010(03)
[3] 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薛喜民,王世震,李忠尧,陈永林,吕鑫祥,黄克孝,马树超,夏建国,董大奎,石伟平,杨若凡. 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 职业技术教育. 2012(22)
[4] 徐朔,郭扬. 战略调整 规范化 企业参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三大特点[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