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激发兴趣,有方法地提高热情;脚踏实地,有步骤地读通课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勤动笔墨,有选择地做好批注;课前质疑,有深入地探究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指导原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生学习来说这个道理至关重要,学生只有预习得好,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课前预习入手。然而,目前不少学生的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大都应付。大部分学生认为回家把课文读一遍,给生字标个音、组个词就是预习。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消极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把课文读一遍,更重要的是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自己的阅读困惑。具体来说,在预习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激发兴趣,有方法地提高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预习有兴趣,他们才会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愿意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所以,预习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的教师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学生看到新课,会兴奋地告诉教师,这篇课文我会读了,这个生字我认识了。预习了课文的学生到了课堂上,见别的同学不会而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得到表扬后他就更开心了,以后课前预习也就更加主动了。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争相效仿。这种预习的热情教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和能力,自信心增强,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二、脚踏实地,有步骤地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注意每一遍读的任务。课文一定要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发音,还能使学生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课文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联系上下文弄懂词义;第二步是有感情地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三遍朗读之后,学生也就把课文读通顺了,对课文的内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疑惑的地方心中也就有数了。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培养了其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搜集资料的方法有:(1)上网查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料的搜集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2)利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行信息的互补。(3)如果在家中,可询问家长或利用家庭网络、图书资源等。总之,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要因人、因境而异,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用读书笔记、读书卡等形式记载下来,逐渐积累成他们自己的一笔财富。
四、勤动笔墨,有选择地做好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在预习文本时,就应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在课文一些重点的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文中的生字、生词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注,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优美的句子用“??”画出,不懂的地方打上“?”……学生自己认为描写优美、含义深刻的句段,以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用自己喜愛的符号画出来。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预习工作做充分了,上课时教师再加以特别的注意,学生模糊不清的地方就彻底弄明白了。
五、课前质疑,有深入地探究理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思,让学生学会质疑,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多问自己:通过朗读课文,我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课文的内容我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我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我能否回答?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阅读,在文中看到答案就直接画出来。课前质疑可以使学生学会主动提问,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为了让学生切实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在引导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就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反而使自身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订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所谓“具体化”,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感官,让学生爱上预习,爱上学习。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而课前教师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学习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思考会更深入,表现会更积极,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就能展现出更多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赵海燕.关注三年级预习:预约小学语文学习的精彩[J].教育观察,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