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 要: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都很重视本科生教育。施行本科生导师制,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强调学校的育人功能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1]本文讨论了高等院校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和作用,全面分析了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1.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调动教师进行科研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就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竞争和动力机制的动态构建这一点而言,其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不仅适用于学科、专业、课程之间,而且适用于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使我国高等学校走上开放式的发展道路,走向世界。
实行导师制,能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科学化。这种学生思政工作的交叉纵横结构,既填补了学生管理事务工作中的不足,也使学生管理事务工作的范畴更加全面。
2.国内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几百年来,牛津学子中先后出现了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的41位首相中,七成多毕业于牛津大学。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2]
作者所在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其主要工作宗旨有以下三方面:
(1)导做人,注重大学生基本素质养成。导师是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有效补充,本科生导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有温度”的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在大学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情商”——即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和判断力等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导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双受益。导师不仅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引导者”,更是学业上的“领路人”。所有参与导师制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从大二开始就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制订了分阶段实施的具体计划,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3)导发展,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新飞跃。航空学院多年来始终秉承“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针,导师制的实行恰好为人才培养工作添砖加瓦。通过与导师的日常交流与磨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认同度和科研创造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本科生中三四年级学生全部由学院在职或退休教师担任导师,而对于大二和大一的低年级学生,由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担任导生,学生和导师、导生间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根据指定的导师制工作办法,明确导师定位和职责、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制定较为完善严格的管理、监督、考评机制,促进导师制工作有效开展。
3.导师制实施的具体措施
(1)提质增量,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把导师队伍建设作为发挥本科生导师制作用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条件,一手通过聘任优秀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担任副导师、延长高素质导师聘期等方式抓导师数量,一手通过提高导师选拔任用条件,间接提升导师前沿知识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学识的宽度,抓导师质量,“两手”齐抓共管,从根本上进一步盘活导师资源。
(2) 明确职责,让学生明确目标。对导师职责及内容进行定性定量,明确导师对学生的三大指导方向:一是关注人生发展。二是加强专业指导。三是重视学术引导。
(3)强化考核,不断健全制度保 障。建立师生互评体系,对导师制工作成效进行双向综合考评,促进师生双方共同探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内容,可有效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导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参考师生互评结果,对开展导师制工作效果优良的老师予以奖励。根据导师实际指导学生人数及学生对导师该年工作评估结果,统一管理导师的工作量,计入教师工作量。
4.导师制的发展展望
本科生导师制在各大高等院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改革高校管理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2).
[2]大卫·帕尔斯曼编.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M].冯青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