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
【摘要】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教师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强加给学生。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生命个性,没有注重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紧密的有机感悟,没有提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等等,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及发展,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态生成 策略
“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新特点。那么,要想实现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预案的弹性设计以及对生成资源的灵活把握。
一、充分了解学情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与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征。”可见课堂的动态生成缺少不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资源开发的客体和对象。因此,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必须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充分了解,从而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设计弹性预案
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弹性预设,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自由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打开数学课堂精彩的生成之门。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甚至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同情况的发展趋势。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善于利用并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简教学环节,弹性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而没有具体限制用什么样的工具,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发挥的探究空间。在活动中,学生们有的用圆规画,有的用圆形物体的底面印,有的用素描的方法从正方形中描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讨论所画圆的选用工具、方法以及与圆有关的知识。
1.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听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三、灵活把握生成资源
叶澜教授对理想的生成性课堂曾做过这样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就应该及时捕捉各种教学信息,吃透教材,巧用错误,联系生活。
1.吃透教材,为生成打好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深入了解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只有对教材做到吃透、对教学观念做到改变,才能为精彩课堂的生成打好基础。
2.巧用错误,为生成创造空间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新授结束后,教师出了一道练习题: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半圆的周长是多少?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做法是:先求圆的周长,再除以2。教师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共性的错误,必须妥善处理。他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半圆。通过画图,学生发现,如果只是周长的一半,那是一段圆弧,而不是半圆,还要加上直径,才是一个完整的半圆。这样学生从自己的操作中感悟到了错误原因,也感悟到在解题时不能只凭想象,应联系实际,全面考虑。
3.联系生活,促进动态生成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鉴于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設计时就可以请学生利用教师为同学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说自己了解的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说说一些日常用品、学习用品、零食的价钱,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等。接着可在现场分点设立几个小卖部,让学生进行购物的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符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教师应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弹性预案,灵活把握生成资源,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