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5-05-30 00:12潘建华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历史课讲授历史

潘建华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解读教材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新世纪新阶段,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下,要上好一门历史课,我们不仅要向学生系统讲解教材内容,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唯有如此方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的。

一、用史学解读教材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课教师要运用一些时事热点来对教材知识进行阐释,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三民主义》时,教师可结合当前我国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对“三民主义”进行解释,让学生易于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在讲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要求学生咨询其爷爷奶奶或父母亲,了解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再将其与自己当下的生活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过去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懂得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珍惜当下,教育他们为创造祖国美好每天而努力学习。

二、加强历史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历史课教师也可以将教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一是将教材知识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适时运用语文相关知识解读历史教材知识。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时,教师可借助《范进中举》或《神童诗》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语词等来说明古人对科举的重视,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知。二是将教材知识与英语知识联系起来,适当地运用英语知识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英国崛起历史时,在讲解英国议会制度和《权利法案》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Power”和“Right”两个英语单词来解释“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权利法案》的意义。三是将教材知识与地理、数学、政治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在讲授《新中国的成立》时,如提到三大战役时,教师可通过对三大战役地点的详细分析,帮助学生记忆该知识;在讲授1929年“经济危机”时,教师可通过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同点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此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在讲授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青铜”本来不是青色的,只是由于其出土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铜锈后才变为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将史学知识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使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横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三、设置“问题意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中,历史课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有所改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学历史课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传输教材知识上,他们应当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应问题,使课堂成为师生和谐互动的舞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历史歌曲和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时,应当选择一些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一道思考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上,而且也包括学生质疑能力等方面。

四、加强思想教育是将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1988年11月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就规定,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文化史教育时,既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军事、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课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基本的教材知识外,还应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的教育。例如在讲授《孙子兵法》时,教师既要阐明《孙子兵法》中的基本内容,同时又要进一步指出该兵书中所包含的奇正相生、虛实结合、冲虚备实的战略原则以及它在中国和国外的影响等。在讲述历史军事人物时,应饱含情感对他们的生平作出具体介绍,让历史军事人物的嘉言懿行感染学生。在讲授“西汉与匈奴的和战”时,不仅要讲清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建功立业的历史过程,而且还要介绍少年将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公而忘私品德,让学生受其熏陶;在讲授“元朝统一全国”时,要重点讲述文天祥誓死抗元、坚贞不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在讲述秦末农民起义、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隋唐末年农民起义及明朝农民战争等时,要揭示农民战争的原因及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一点带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总之,教无定法,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仅是每一位历史课教师应当掌握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历史课讲授历史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