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成
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只是学习生物的一种手段,就像调味品一样,不可太多太滥,否则就会喧宾夺主。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教学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
一、创设情境
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可以说是处处可见,作为生物教师就要留心收集那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资料,供教学中采用。如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亲朋好友中的遗传病现象、人口控制、转基因食品、克隆羊等问题都可以适时地应用到相关的教学中去。当然在挖掘、留心生活中的各种生物学资源的同时,不能忽略了现行教材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效资源:如教材中提供的相关STS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的拓展阅读资料,DIY实践内容资料,科学故事等等相关内容都要充分利用好。此外,实验课时,我们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等教学手段渲染气氛,使其如临其境,把知识由静态化为动态,由抽象化为具体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视频录像,展示欣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或多媒体动画从多个角度演示生命现象、生理动态,把抽象的生命概念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
二、挖掘资源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生物学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善于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架设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开启绿色通道,让他们把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真正学懂弄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会感觉生物学知识生动、鲜活,离自己很近,就乐意去学,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化生物资源,进行生活化探究活动。及时整理记录一些与生活联系的习题。建立《让生物走进生活》笔记本,无论是课本中的,练习题集中的,还是测试题中的,只要看到,就赶紧抄录或者剪贴下来,整理成册。对各种新发生的生活事件进行探究分析。要求利用生物学知识从“事例导航、寻找线索、探究实践、归纳总结”四个方面对事件进行全面的探究分析。如口蹄疫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禽流感事件、甲型H1N1流感、美国白蛾危害事件等。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表明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作为教师,应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渗入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讲生态农业时,应突出生态农业无废物产出,不破坏环境的特征。教师在讲食物链时,应体现每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乱捕滥杀,将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严重后果。将自己日常的小观察、小考察报告都写在笔记本上。这样做,不仅为了积累知识,便于以后复习,更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锻炼,从而培养起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一种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讲“营养物质”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讲一日三餐如何搭配,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指出危害。结合现代常见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指出饮食習惯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一生健康的大事,让合理营养这种生活理念扎根于学生心中,这远比一次生物考试成绩更有意义。
三、实践活动
让教学走进生活,就要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生物学知识很有用”,要被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才能体现它的魅力所在,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生物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生物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概括性的结论不是从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来的,不是建立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的,那么死记和背诵它们的结果,就是学生并不能运用他们花了很多劳动得出师来的知识。生物教学中重视知识内容与实践经验相联系,驱动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能使课堂教学生动鲜活起来,也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思考。有的认为需要水分,温度;有的认为需要阳光、空气、养料等等,教师将学生们的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介绍豆芽的萌发过程,进一步问学生:这些条件真的都需要吗?在提示下,学生开始积极争论起来。有的说不需要阳光,种子从土壤里萌发长成幼苗后才有阳光的照射;有的说不需要养料,因为夏天,他家的绿豆浸泡久了, 就发芽了;还有的说没有养料就没有能量,种子怎么能发芽呢?在争论中,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生活化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缘于生活,
总之,教师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体会或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然后将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服务于生活,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体验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既是教师教学追求的过程性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达到的终结性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