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从造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困难的原因出发,从教材处理和学生培养两方面探究解决衔接困难的具体方法,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方法
初中生跨入高中的大门,都愿意为高考取得好成绩而努力.但一部分学生,却在努力的道路上掉队了,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为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尤其是数学这个高考的重头科目.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困难的原因
很多高一新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和初中完全不同,经常是课能听懂、题不会做,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的原因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量少、难度低,且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反复练习.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多、难度大,学生课堂上练习巩固的时间不多.
其次,初中数学知识主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述.而高中数学的语言更多是抽象的.
2.学生的原因
(1)学习方法的原因
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将各类题型进行模仿、记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属于被动学习.而高中阶段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归纳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消化知识,课后通过思考练习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属于主动学习.
(2)思维能力的原因
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一新生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都较差,所以在学习时难度较大.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方法
对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以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说明为依据,从教材处理和学生培养两方面出发,探索实践了一些解决方法,总结如下:
1.以旧带新,自主学习
初高中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高一数学知识大多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在教学中可以用旧知引出新知.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更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第二章第一节函数的概念讲解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一些基本初等函数,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就可从初中学过的几个函数例子出发,再给出几个没有学过的函数,学生自主讨论对比研究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是否完善,然后给出新的定义,最后通过比较新、旧定义,使学生认识得以升华.
2.目标分层,慢速起步
高一数学的衔接教学,应从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目标分层法”和“慢速稳起步”的方法.首先,将教学目标分成多个小目标,学生通过多个分层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大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速度上,高一入学开始时讲课的节奏要慢,要预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随着课程的进行,可以逐渐加快教学速度,减少课堂练习巩固时间,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学习第四节幂函数的时候,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掌握幂函数的概念,二是掌握幂函数的形式特征,三是掌握具体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四是能应用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每一层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是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扩展的,是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3.教授方法,培养思维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学习就是授人以渔之举.
(1)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听课.高中阶段,变教师被动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上课时做到“听懂知识”“理解原因”“解决问题”才算是完成了一节课.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小结和题后反思的习惯.上完课和解完题目之后,要主动思考,发现学习和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不但能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总结等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启发学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子集的时候,就可以类比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通过联想和类比方法得出子集的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讲解第三节交集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再多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总之,要完成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良好衔接,就要求教师熟悉初高中教材对学生能力及其数学知识的要求,做到“知前知后”,时刻记住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