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真
【摘 要】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况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关键词】 分层教学;个体差异;分梯级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数学课标》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數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数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体差异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而分层递进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这一矛盾的教学策略。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一、学生分层,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综合测评的参考因素。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量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