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一、研读《考纲》,研究真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考纲》,采取“细微中见宏大,宏大中有细微”的态度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处理技巧,但又要能跳出《考纲》,站在《考纲》之上来看“高考”。高考试题=取材+立意,我们只有立足于“取材”和“立意”这两个基本点,做到对知识的“点、线、面、体”全方位的理解和整合。在读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训练。对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要进行仔细地研究,明确“考什么”、“怎么考”,通过研究高考试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更能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
二、重基础,缓速度,抓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题目虽然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一直都没有变化,高考题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基础性。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知识增多,难度加大,但仍需放慢教学速度,夯实基础,特别是一轮复习,要帮助学生平稳过渡,逐渐提高,以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对于以前所学知识要更深一层的去理解,刨根问底,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重基础的同时还要突出主干,因为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还是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例如:代谢、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实验、选修这六个主干。复习时还应把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分类整理、归纳,可用分枝法、辐射法、图表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概念图、流程图强化内涵和过程,把每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复习让学生的复习方向更加明确,复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精选精练精讲,提高复习效果
高三学生每天的时间紧、题量大,习题的训练要以质取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下题海让学生上岸。选题要贴近学生需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要与考试说明的要求相吻合。老师只有做到精选学生才能精练。习题讲解应有针对性,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精讲,可以一题多变,一问多变,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练题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审题能力、把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四、反思纠错
有反思就有提高。学生做题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勤于反思,可以通过摘抄法、标记法、 裁剪法等,把自己平时出错率高的题目、月考中的错题积累在纠错本上,并写好出错的原因以及简单的解析,便于以后查看。这样如果下一次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题目就可以很方便的翻出纠错本查看。如此循环,采用“销号”的方式就可以把自己的错题逐渐消灭。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就能监督自己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加强弱点,从而提高成绩。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复习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容量也很大,所以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特别是在二轮复习时。对于要用的课件应先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再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才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的考查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方面。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實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课本中的所有实验,包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并应用其中的一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重复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器官移植、克隆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生态农业、禽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总之,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的反思、总结,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复习之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