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忠
【摘要】数学情景是一根纽带,联系着数学理论与现实。尤其在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關键。然而,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实际教学中,由于农村教师的理论观念更新缓慢,长期受注入式教学的影响,漠视了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数学情景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考虑到农村小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却过于陈旧,他们对教学情景理解上的偏差,造成许多情境的创设只是有趣,但是去了导向性,实效性,不能很好的解释数学的本质,课堂的高效性也随之丧失。因此,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二、创设多样化教学情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数学情景是一根纽带,联系着数学理论与现实。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可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如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活动情景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教学的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1、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一旦脱离生活便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首先学会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分类”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准备作业,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家里最喜欢的东西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按他们的想法把东西归类。这时候你不难发现,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主见。有的学生会按照用途来分,吃的、用的、玩的。也有的学生会按照形状分类,例如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不规则形状的。等学生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要有代表来解释自己这样分组的理由和方法,这时候就要求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评价。然后老师就要抓住学生对这些物品分类的兴趣和热度,及时的补充课本中相关的分类知识,
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很明白的解释了问题时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就是教学的心脏,所以设立问题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情境方式。这种方式的创立,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就是最有权威的人,所以老师提出的问题最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老师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分数的认识”这一节时,老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老师说:“同学们,把一个蛋糕分给4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这句话对吗?”这时候,学生就开始各抒己见了,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这时候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来解释自己的观点。这时候,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用白纸来演示蛋糕,帮助自己表达观点。这时候,认为老师提的问题是正确的同学说“因为蛋糕分的是4份,取的是1份,所以应该是1/4”。认为错的同学则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边折边指,他把纸分成了不同大小的4份。他解释说“蛋糕只是分成了4份,但是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肯定不一样大啊”!这时候,认为对的那些同学已经心服口服。关于分数的认识也深入学生心中。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3、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是对孩子来说两全其美的方法。例如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母鸡下蛋”的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执一白色棋子(鸡蛋),并选择三个数,如甲方1、4、7;乙方2、5、8或3、6、9。嘴里说着“母鸡下蛋”,同时伸出手指,再根据双方的手指数做加减法,若得数是1、4、7,甲方就向前走一步,反之则乙方走。谁最先走到目的地(母鸡窝),也就是“母鸡下了一个蛋”,谁就赢。单调乏味的计算演变成趣味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轻松而又愉快
小学教育是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习惯也是在学校教育中养成的。“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在少年阶段,正是学生身、心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掌握数学技能,增强数学意识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居宏斌.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J]. 教师. 2010(17)
[2] 王彦杰.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J]. 成功(教育). 2010(04)
[3] 李玉龙,邓芙蓉. 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02)
[4] 成以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