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毓岚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意外”是随时出现的,如果教师在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上未能做好准备,就可能让瞬间产生的火花熄灭,有时甚至会打乱课堂教学节奏. 本文通过“顺水推舟、化误为悟、以变制变、善待意外”等应变方法阐述教师在遇到学生的奇思妙想时可采用的调控艺术,借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考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 课堂生成;调控;思考
数学课堂是千变万化的. 尽管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 曾有这样一堂课:学生的发言出乎教师的意料,课堂朝着远离教学目标的方向滑去,教师回天乏术,这是一堂失败的课. 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由于知识基础差异和年龄特征,经常会出现“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漫无边际”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堂调控的能力,适时调整课堂的起伏、快慢、放收、疏密、动静的变化,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 课堂的调控艺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顺水推舟,让学生的独到见解点亮课堂
数学课堂上往往不缺如出一辙的正确答案,但却缺少属于每名学生的精彩见解. 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学生的奇思妙想、独特见解就蕴藏在丰富多变的课堂之中. 要抓住课堂上不期而遇的课堂资源,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意义,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例如四年级“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一课,小明帮妈妈沏茶,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开水8分钟,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思考的问题是:做完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安排的?比比谁的方案比较合理?学生就这几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找到的方案有14分钟、9分钟、11分钟,虽然答案有对有错,但是基本都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可以看出教师应对自如,组织学生分析思路,解析纠错,就在11分钟得到大家的认可,即将鸣金收兵时,一个孩子提出用时12分钟,理由是水壶和茶杯同时放水龙头下冲(2分钟) + 接水(1分钟) + 烧开水,同时找茶叶(8分钟) + 沏茶(1分钟) = 12分钟,看得出来孩子在运用生活经验积极寻找方案,此时如果教师简单的评判:你的用时比11分钟多,请坐下!相信马上会扑灭孩子思维的火苗. 所幸的是,教师给予了孩子理解和宽容,问全班同学:水壶和茶杯同时放水龙头下冲2分钟,能把水壶和茶杯冲干净吗?经过思考,生:交替冲洗2分钟,水壶洗不干净. 洗茶杯适合在烧水的时候做. 虽然方案没有被采纳,但教师肯定了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此段分析理解的过程也让发言的孩子“心悦诚服”.
反思此段教学的成功,应归功于教师充满理解、关怀的人性化教学评价,为学生带来关爱、呵护、激励和鼓舞,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也归功于教师的循循善诱,才导引着课堂从知识传授走向智慧生成,最终迎来学生思维翅膀的自由伸展,迎来课堂的精彩.
二、化误为悟,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简单的错误,不简单地处理,有时,学生的“错误”是发挥教师教学机智的绝佳机会. 如果需要把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那么在利用之前,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善为师者,总能绝处逢“生”,使课堂更具生气、生机、生命. 例如三年级“有余数除法”一课,课堂作业时间,巡视中教师发现很多孩子算式中的商和余数都没有单位名称,经过分析,教师认为错误原因不仅仅是粗心、漏写,而是不清楚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于是教师及时补上了一段“画图”教学,通过“图——文——算式”明确数量关系. 例:有23个小朋友参加激流探险项目,如果每条船限坐5人,至少需要几条船?师:如果用一个圈代表一个人,你想怎么体现出这道题目的意思?动手画一画. 数学课成了画画课,孩子们兴趣盎然. 教师请了4个孩子上黑板板书. 不出所料,黑板上的圈圈图五花八门,有的压根不会,比较多的都有点意思,但是“缺胳膊断腿”,表达的意思零零散散,如果还是由教师来点评,孩子的潜力和欲望显然不能调动起来,于是教师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孩子,师:你觉得他们画的对吗?可以发表意见. 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个个都是“挖到宝”的兴奋样. 生1说:图1 的圈都在一块,根本看不出有分组. 师:那你帮他改一改. 生1上来加了几个大圈,还解释说这一个大圈表示1条船,4个大圈表示4条船,还剩3个人. 生2说:图2平均分5组,每条船坐4个人还余3人,可是题目要求的是每条船5人啊,不对!师:原来他是把1条船坐5个人理解成坐在5条船了. 生3:应该再画一个圈,因为剩下的3个人还要坐一条船,总共是5条船. 师:同学们都认为是分成4条船,还剩3人,可是算式中看不出你这意思呀,4和3到底表示什么呀?生们说:应该加上单位名称就清楚了. 教师表扬:加上单位名称,就能清楚表示出数字代表的意义,以后别忘了. 课堂上的错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真实的且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它具有刺激、醒悟、陪衬、免疫等功能,当错误发生时,教师要能够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资源,挖掘错误的价值,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 对于学生,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对于教师,错误是反馈教学的镜子.
三、以变制变,在“峰回路转”处邂逅生成
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时,应及时抓住课堂上即时呈现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根据需要调整预设目标,重新设置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从而创造出精彩而互动的课堂.“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一个孩子突然说道:如果这个数有亿级,我也会读,按个级读法,读后加个“亿”. 面对这个信心满满的孩子,教师并没有慌张,而是沉着应对,及时调整了课前的预案,提前出示了亿以上数的认识中例1的内容. 实践表明,本节课中,由于教者能够灵活调控预先的教学流程,充分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自信、愉快的状态中用了迁移的方法成功完成了大数读写法的学习,并且用1个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内容.
四、善待意外,在“节外生枝”处绽放精彩
教师要跳出教学的固有思路,多用学生的眼光思考数学问题,还学生一片开放性探究的天空.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场景,学生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一个错误的解法甚至是一次不解的皱眉、一个困惑的眼神,都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形,教师如能加以捕捉、利用,或许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 例如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学生把带来的各种物体(立体图形)分类后,部分学生把正方体、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却紧紧地抓住几个球,不敢放下. 教师观察了片刻,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想放又不敢放. 于是,教师改变了预设,轻声地问:××,你为什么不把球放下?学生羞羞答答地说:老师,球会跑的. 教师追问了一句:它是怎么跑的?(学生的心情从紧张中顿时受到了安慰,大胆地放手试起来)生:乱跑的. 学生还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证明给大家看. 师:真棒!还有谁会跑?生:圆柱. 但它不会乱跑,比较听话地跑. (前后或左右跑)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学生哈哈大笑,畅所欲言. 课前预设时,教师苦苦思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从何入手,始终找不到答案,放弃,还是常规吧!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通过动手操作来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 课堂上,学生“抓球不敢放下”的现象,给课堂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带来了生机. 切入自然,学生都有“不敢放下,球会跑”的同感,那“放手试球怎么跑”完全是学生一种自主行为,一种需要有所触动的探究学习. 尊重生成,还学生学习的主权,教师改变了“看、摸、滚”的教学预设,师生共创了课堂的精彩.
展现动态生成、饱含生命灵动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让人期待的!这并非意味着生成是可以随意的,生成是绝对自由的,教师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我们排斥那种绝对以教师主观预设为流程的强制灌输的课堂,我们也批判那种任由学生的主观意愿为主导的信马由缰的课堂. 生成的课堂不能缺少教师的调控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为了“迎合”少数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而应在权衡的基础上相机引导,真正使生成适得其所,焕发动人光彩.
总之,提高课堂调控能力,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一方面我们要博闻强识, 加强文化底蕴,苦练基本功,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探索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努力实践,不断锤炼、反思,最终才能厚积薄发. 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轻松驾驭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