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 21:25吴秀金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大显身手,加快学生与科学知识的相融相通。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方面,在辅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方面,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体现了其传导、输出、设计等它物无法比拟的高效作用,走出了单一、枯燥的课堂形式,创造了具体形象丰富多彩的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形式。但是过度的在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丧失主动性,使学生过分依赖于电脑,而自己不主动去思考理解问题,也不动手操作。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适时、适度,切不可运用过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教学质量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为普遍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冲击,为科学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营造了全新的学科教学氛围。用图像、声音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极大的提高了科学教学效果。

我在农村小学从教多年,鉴于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尝试,不断摸索,总结出几条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现浅述如下:

一、统观教材,合理安排课程

由于身处农村,设备、资源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统观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杠杆、轮轴的秘密,还可以探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可以引领学生关注我们周围很多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探究它们承受力的特点。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为其它单元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腾出更多的时空。

二、发挥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课前“激趣”

如我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时,课伊始我就用课件演示吊车搬运废钢铁,通电时吸起废钢铁,搬到别处时断开电源,废钢铁便自动落下。这样将无声的图片和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强大的磁力所带来的震撼,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引领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课中“持趣”

如在教学“电能从哪里来”,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电池,再带领学生制作简易的发电机,探究如何发电,如何检测电流,但这种电能很小,学生的興趣不会持久,如果扩展到我们的生活用电,再利用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发电站,以及长江三峡电站,利用多媒体的视频资料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地转化成电能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配合声音讲解,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心里上所带来的深层次体验,相对于只是让学生干巴巴地收集资料,做模拟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而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学生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同时多种感官参予到学习当中,可以想象得到,学习效果要远远超出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学习效果。

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今的社会只有创新,有个性特色的人才,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取得一席之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本体出发进行因材施教。

如讲授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课前教师搜集大量有关生物的资料建成一个小型网站----《生物大家庭》,供学生查阅,并在网站上设立以聊天室、bbs论坛,提供即时性交互学习界面。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科普如中国科普网等网站,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建立教师个人主页,方便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还可以成立学生论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有效的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通过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性,交互便捷的特点,发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我曾有过一次深刻的尝试, 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二)”时,引导学生猜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除了和线圈圈数有关外还可能和 ①电池节数 ②导线粗细③铁芯粗细④铁芯长短⑤导线长短等因素有关。这里由于因素众多,我怕学生们控制不好变量和不变的条件而拖延时间,于是我用CAI课件展示了三份研究计划表,然后让学生根据计划表做实验。汇报交流的时候,学生们纷纷拿出实验记录表,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趋于一致,难点很快突破,比我预设所用的时间要少得多,我预计要生成的“吵闹激烈”思维碰撞的场面没有出现,我不禁暗自失望,课前的准备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价值,真可谓“厚积薄发”。

第二次上课,在引导学生猜测后,我没有急于应用课件,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等到汇报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各不相让,纷纷发表自己的结论,一番唇枪舌战之后,我再出示课件,所有的疑问与争论都可以水落石出,意见趋于一致。学生们通过验证,如果与猜测的一致可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实验证明自己猜测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可以使学生重新组合脑中的原有知识,形成新的认识,使其思维更灵活。相比之下,第二节课的教学效果大大超出第一节课。

可见是否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会大不一样。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滥用,更不能因为赶潮流而乱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恰如其分地在科学课中运用好信息技术,为科学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简介:吴秀金,女,1974年8月出生,籍贯南安,本科学历,福建省南安市仑苍第一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