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璀蓉
基础年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习没有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才会有诸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教师的教育以及所传授的知识比较淡漠,把抄作业看做一种常态,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攻心为上,不间断地给他们“洗脑”。但情感教育必须避免单纯的政治说教,语文课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借助文本中的一些有内涵的文章,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思想影响。实践证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清明》是一篇比较经典的、有着深刻内涵的散文,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几乎每个年级都会拿来做阅读训练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时,除了结合题目设置,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表达的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出的文化符号,体会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报效国家。
李密的《陈情表》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比较经典的篇目,文中所表达的拳拳情谊,曾感动了无数的人。教师可利用学习文本的契机,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去体会、感悟亲情,结合一些生活细节,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易,从而强化学习的内动力。
学习《桨声悠悠》《城市里的树》《拿来主义》《伶官传序》这样的文本,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书籍,如《给理想一点时间》《品读中国文人》“读库”等。这些东西涉及的面较广,内涵丰富,学生自己也会认为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想法也就多了,目标也会更明确,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规划,便会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平时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就相应增强,非智力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即语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可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例或媒体上的一些报道,通过看一些视频,来对学生进行影响。俞敏洪的大量演讲,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凤凰网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都会有特别策划,央视的其他励志栏目,如,“开讲啦”“青年中国说”等,这些栏目从内容上看都是励志的、正能量的,而新颖多样的形式又是学生所新闻乐见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都可以拿来做特别的拓展材料。
这样的情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学生乐意接受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浸润,受到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