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腔读谱法在竹笛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 15:15刘帅兵
北方音乐 2015年16期
关键词:应用

刘帅兵

【摘要】乐谱一直是音乐作品的载体,自然的读谱就成为表现音乐作品最直接的方式,更是呈现音乐作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同样,读谱方法在竹笛教学中对体现作品民族风格和内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润腔讀谱法作为读谱的一种特殊方法,更能突出竹笛传统作品的独特韵味。研究润腔读谱法在竹笛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发挥润腔读谱法的长处,提高竹笛乐曲中的格调、品味及感染力,进一步的推进竹笛乐器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润腔读谱法;竹笛教学;应用

一、润腔读谱法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润腔读谱法”是指经过改变现通用唱名方式和革新新的读谱理念,形成的一种体现中国旋律独特音腔和韵味、具有润饰唱腔特点的读谱方法。这种读法的出现改变了现通用读谱法“do、re、mi、fa、sol、la、si”形式,改唱名为“deng、dai、di、da、deng、dai、di”。从字面来看,润腔读谱法首先是一种读谱方法,其次润腔是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读谱方法的根本特性。

(一)“润腔读谱法”的形成过程

“润腔”一词最先是1961年于会泳老师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时提出,他把民族乐律中的音腔特征也就是曲调的音腔,概括为“润腔”。若是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民族音乐艺术家们,演奏或演唱具有中国韵味的乐曲时,对曲调旋律进行各种润色和装饰,使之成为具有色彩丰富、个性独特、风格明显、韵味浓厚的艺术作品。2004年董维松发表《论润腔》,对“润腔”进行了基本的阐述,杜亚雄和秦德祥在《“腔音”说》中对“腔音”进行了更详细的介绍,2013年山西大学王亮教授发表的《润腔读谱法之构想》更是将“润腔读谱法”介绍的极为详尽。

(二)“润腔读谱法”的现实意义

(1)增强竹笛作品的民族韵味。

我国音乐生活中一直以国际通用的读谱法为主,唱名为“Do、re、mi、fa、sol、la、si”。这是由意大利的僧侣圭多于11世纪初期所创,在17世纪中叶时期,完型于法国,直到19世纪末才被引进中国。这种读谱方式适合读唱欧洲音乐风格的曲调旋律,但因很难表达出曲调特有的韵味,故不适合读唱风格较强的中国民族音乐曲调。而“润腔读谱法”就不同了,它是在简谱的基础上改变“do、re、mi”等唱名的读谱法,将数字简谱体系中的唱名声母全部转换成“舌音”“d” 然后再将“do” 的韵母调整为“eng”,这一读法充分弥补了通用读谱法感情表达的不足,使歌唱富于音乐内涵 ,对刻画音乐形象起到很好的作用,很自然地就能读出不同音乐作品的独特韵味。

(2)提高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竹笛教学中有很多的符号指法,通常无法用通用的唱谱方式准确、规范的读唱出来,很多时候都是使用乐器示范来代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竹笛吹奏的表现力。西方吹管乐音高变化是平直、跳进的,没有“音腔”的变化;而中国传统吹管乐音高变化是递进的、渐进的,是有音腔特色的。“润腔读谱法”能够使民族吹管乐的音律在这种读谱方式下,体现出民族风韵特点,提高民族吹管乐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

(3)促进竹笛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竹笛作品本身极具地域色彩,这与各民族生活的地域、民情息息相关。竹笛作品中更不乏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如果都用通用读谱法来读唱,无疑会丢掉作品曲调的精髓。试想,没有灵魂的作品如何得以广为流传?可见“润腔读谱法”它不仅仅只是读谱法,它更是凸显民乐作品的关键,它身负传承、发展民乐作品的重任。

二、“润腔读谱法”在竹笛教学中的应用

(一)“润腔读谱法”在竹笛演奏技巧中的应用

“润腔读谱法”在竹笛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为增强竹笛演奏作品的表现力,形式体现在滑音、颤音、波音、等技巧上。以下逐一进行介绍:

(1)滑音。

滑音在音色效果上与弓弦乐器上划弦相似,可以表现曲调中欢乐、热烈和喜悦等情绪,也能够表达曲调中伤切、凄凉和愤怒等感情。运用“润腔读谱法”可以加重这种感情和腔调,使演奏者在演奏乐曲前进入音乐的角色中,同时使竹笛在演奏中不同的声响效果,尤其是以陕西民间曲调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乐曲中。运用“deng、dai、di、da、deng、dai、di”唱名读谱,使滑音在乐谱中清晰明显的展现出陕北音乐那种自由、舒展、高亢的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

(2)颤音(这里主要介绍气颤音与指颤音)。

气颤音产生的原理是在吹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小腹肌肉群扩张与收缩之间的快速交换,使气息产生波动,这样演奏者吹出的就是频率匀称的颤音。这种技法经常用于抒情曲调的演奏,特别是长音符时值,在做颤动的过程中,“润腔读谱法”的读谱发音也会随着颤音的长短快慢进行调整润色,增加了曲调旋律音腔的抒情性,是竹笛技巧展现丰富音色的添加剂。

指颤音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比较灵巧,增加旋律的韧性和张力,而“润腔读谱法”在修饰这种技巧的时候,读谱的发音靠前,“舌音”短促而有力,可以在吹奏前通过感受乐谱中这一段乐谱的力度和弹性,有利于表现音乐形象。

(3)波音。

波音在竹笛技巧中主要用于丰富旋律的作用。润腔读谱法在原有唱名的基础上,又有变体唱名和加“儿”美化的读谱方式,在表现方式上更灵活,润饰效果上增强了亲切感。这在乐曲中有连音线的位置加入,润饰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让曲调中的强弱变化凸显出来。如在笛曲《鹧鸪飞》中,鹧鸪翱翔天际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丰富的笛子技巧手段、气息的强弱控制与手指的灵活变化展现的。

(二)“润腔读谱法”在竹笛代表作品中的应用

(1)“润腔读谱法”在《牧民新歌》中应用。

北方笛曲《牧民新歌》是一首我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乐曲,具有浓郁清新的蒙古族民间音乐风格,曲调旋律亲切感人,节奏活泼欢快,整首作品展现出新时期内蒙古牧民的精神风貌。

这段乐曲的慢板是由一段优美悦耳的旋律组成,而竹笛技巧中波音、倚音、滑音的装饰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技巧在哼唱过程中有很多的音腔在里面,用现通用的读谱法就体现不出这种旋律感。如第一小节开头“do-la”的倚音在读唱的过程中由倚音“do”慢慢滑落到本位音“la”上,就和二胡的滑弦一样,有音与音之间的过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do-la”唱的话,就会影响音在滑落过程的美感,润腔读谱的唱名方式可以再原有的基础上,更能体现曲调音乐中音腔,比如把曲中“do-la”改唱名为“di-eng”,出来的旋律“di-eng”唱名,就自然把竹笛技巧与曲调的旋律色彩融合一起,体现出蒙古音乐风格特点。这样的结合既能显示出竹笛技巧的作用,也能体现出曲调的调性色彩。

如第一小节的三吐在读唱中第一个音符“mi”有个倚音“re”,第二小节中的“re”有波音,润腔读谱应读唱成“dai er”和“di er”连起来就是“dai er di dai di deng”“di er da deng”使整個旋律既俏皮又含蓄,仿佛走进了骏马奔驰的场面,这里采用了指跳音、吐音与润腔读谱相结合,突出音符的跳跃。又如十三小节的强拍音符“mi”上的倚音“re”这一块使用北派技巧中的垛音技巧,要突出这个音符的力度,读为“dai-di”舌头的力度要加大,如果读唱成“re-mi”就体现不出音符的力度,表现不出这部分的旋律是上下跳跃的热烈情绪。最后从二十一小节到结束,运用的花舌和飞指需要舌头快速发出“嘟噜嘟噜”的声音来模拟马的嘶叫声,表现出乐曲情绪的最高潮部分直至全曲结束,所以润腔读谱能很好的与竹笛技巧相结合,在教学中能很生动很直接的表现出乐曲的特点,提高吹奏时的情感。

三、结语

“润腔读谱法”的唱名既完善了简谱读唱缺乏民族韵律的不足,同时又保持了与原唱名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既保留了国人民族乐谱的记录习惯,又提高了民族特有的音腔特性。在竹笛教学中运用“润腔读谱法”配合竹笛技巧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演奏技巧和风格曲调的运用中取得进步。作为传授的学者、老师也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更简洁更直接的方式去提高学生对民族曲调的理解及思考,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润腔读谱法”而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亮.润腔读谱法之构想[J].人民音乐.

[2]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

[3]杜亚雄,秦德祥.“腔音”说[J]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