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士国 郭琴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病症类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5例,另选同期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NC组)。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 ACS组、SAP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N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独立风险因素,且与其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r=0.78,OR为3.55,95%CI 3.10~4.90,P<0.05)。 结论 冠心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并且为其独立风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则冠心病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预测及病变程度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冠心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7-0020-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被称之为“冠心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其致病机制为冠状动脉血管局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导致血管管腔通畅性降低,由此诱发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坏死,继而引发心脏病[2,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损伤性氨基酸,其浓度的大幅提升将会导致患者动脉血管受损,降低血管通畅性,最终导致心脏血流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起心脏组织病变[4]。因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为此,本研究针对冠心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联性展开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8~62岁,平均(45.5±2.5)岁。依据病症类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5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冠心病者;②临床依从性好者;③无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器官疾病者。另选同期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NC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2.5)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后将三组数值进行比对,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联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较
ACS组、SAP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N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较(x±s,mol/L)
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独立风险因素,且与其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性(r=0.78,P<0.05),在剔除传统风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比值比OR为3.55(95%CI 3.10~4.90,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械性梗阻)伴或不伴冠脉痉挛(动力性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5],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年龄、性别等[6]。1969年McCully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动脉硬化性血管性疾病的假说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据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7]。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致血管损伤性含硫氨基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增殖、血管钙化等有关[8],其代谢过程中需要叶酸、B族维生素及相关酶的参与,当这些因素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将受到抑制,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表明,如果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就会形成CHY硫基内酯,其可与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复合体,继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泡沫细胞。同型半胱氨酸还能刺激血管细胞增生,导致动脉壁糖蛋白的纤维化结构,促进炎症吞噬,形成斑块,不仅如此,高同型半胱氨酸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功能异常,促进血小板的激活,诱导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使冠脉出现严重病变[9]。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从而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冠心病的分型标准,其病症共包括以下五个子病症: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以及猝死,而目前临床中经常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0-12]。因此,本次研究依据临床分型规律将入选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5例,并选取同期50例正常受检者为对照组(NC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后进行对比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对照组中浓度最低,为(12.50±3.20)mol/L,而SAP组和ACS组分别为(18.50±5.30)mol/L和(23.20±4.88)mol/L,结果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随着冠心病患者病症严重程度而呈现显著差异性,即患者病症越严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进一步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独立风险因素,且与其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r=0.78,P<0.05),在剔除传统风险因素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比值比OR为3.55(95%CI 3.10~4.90,P<0.05)。而本次研究所得论断与唐云芳[13]临床研究结果相吻合,在与既有研究成果相互印证后,本次研究认为,冠心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并且为其独立风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则冠心病患者病情越严重,因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预测及其病变程度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韦德新,韦景秋,薛莲.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在T2DM检测中的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8):3610-3611.
[2] 项国谦,冯迪英,赵洪灿,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3):390-391.
[3] 叶亚丽,费鲜明. 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 24(1):87-89.
[4] 黄旭映,张宝生. 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9):1285-1286.
[5] 罗杰,何国厚. 实用内科诊疗常规[M].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5-286.
[6] 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第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67-1468.
[7] 蒋春玲.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686-1687.
[8] 张化勇,杨帆,魏经汉,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1):46-47.
[9] 钱明,袁君君,吕雪云.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探讨[J].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67-68.
[10] 金伟明.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4):799-803.
[11] 杨平,张丽萍,方堃,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传统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1):1456-1458.
[12] 李欣,马寿宏,顼志兵,等.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9):41-43.
[13] 唐云芳.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与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关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48-650.
(收稿日期: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