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少球?梁颖珠
摘 要:本文对广西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探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对策,以期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广西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方向,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于高校来说,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对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深入了解广西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和校园宗教渗透情况,课题组于2014年10月至12月对广西地区内高等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均采用无记名、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8份,有效回收率为96%。从性别看,男生65.97%,女生34.03%;从民族看,汉族60.81%,壮族30.56%,其他少数民族(苗族、回族、满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白族和毛南族)8.63%;从年级看,大一占28.17%,大二占51.88%,大三占19.06%,大四占0.89%;从专业类别看, 工科占44.94%,理科占42.26%,文科占11.01%,艺术类占1.79%;从政治面貌看,群众占14.29%,团员占78.77%,预备党员占5.06%,党员占1.88%。此外,本课题组成员对所在城市南宁的部分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查情况分析
1.大学生信仰宗教状况
在被调查的1008名大学生中,回答“是否有宗教信仰”问题时,选择有信仰宗教的有100人,占总数的9.92%,选择“目前不信仰但有兴趣,将来也许会信教”的有453人,占总数的44.94%,选择“以后也不会信教”的有455人,占总数的45.14%。调查显示,目前信教的大学生比例较小,不信教的大学生比例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将来可能有兴趣信教的大学生人数众多,这种比例不可低估。在信仰宗教的100名大学生中,信仰的教别分别为佛教70%,道教17%,伊斯兰教2%,天主教2%,基督教5%,其它教4%。可见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佛教、道教对信教学生的影响最大。当然,由于广西所处环境、经济以及民族、生源结构等原因,信仰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教的比例相对较小。
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宗教活动”的问题,选择“参加过”占10.91%,“定期参加”占1.49%,“现在没有,但将来也许会”占41.57%,“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参加”占46.03%。结果可看出,宗教信仰人数与参加宗教活动人数大体相当,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的学生占多数,也与不信教学生人数大体一致。将来也许会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有相当的数量和比重,可见大学生对宗教并不排斥,部分学生有接受的可能。
2.大学生对宗教及宗教政策的认知情况
(1)对宗教认知情况。在问及“你觉得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否有积极意义”时,选择“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境,减轻压力”的占19.84%,选择“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与周围的人之间的关系,精神寄托”的占24.8%,选择“使得大学生逃避问题,精神的‘麻醉剂”的占13.19%,选择“宗教教义不适合现代社会,对于心灵帮助没有积极意义”占27.08%,选择其他占15.09%。大学生对这个问题回答看法各异,但比例相差不大。这恰恰反映了大学生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的特征,而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或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对宗教的看法”调查中,选择“看情况而定,有益也有害”的占69.64%,“不清楚”的占15.87%。对“是否了解宗教教义教规以及经典文献”的调查,选择“从未接触过”的占61.9%,“一般了解”的占35.52%。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清晰,宗教的相关知识也不清楚。
(2)对相关宗教政策认知情况。“大学校园内能否公开传教或者进行教会活动”的问题,选择“不能,应该禁止”占57.74%,“无所谓”占30.26%,“能”占12%。“入党与信教是否冲突”的问题,选择“不冲突”占43.75%,“不清楚,不好说”占37.6%,“冲突”占18.65%。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校园中能否进行宗教活动的政策和法规了解甚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3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调查中还有将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入党与信教不冲突”,不清楚《中国共产党章程》“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
3.对宗教信仰及信教者的态度
“如果周围的同学向您介绍宗教知识,您的态度是”的问题,选择“出于礼貌听他们讲解”的占57.93%,选择“出于好奇心听他们讲解”的占16.87%,选择“认真聆听”的占13%,选择“直接拒绝”的占12.2%。
“对于身边的信仰者,您的态度是”的问题,选择“非常理解”的占8.33%,
选择“基本理解”的占59.33%,选择“不理解”的占30.16,选择“鄙视”的占2.18%。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宗教信仰认识模糊
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宗教,主要是耳濡目染。例如,民族对大学生信教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的信仰宗教行为使大学生易接受或接近宗教;参观游览宗教景点或参加宗教场所的活动,等等。真正信仰宗教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学生,大多数人缺乏对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了解,对宗教知识也不熟悉,对宗教的界限不明确,在社交生活方面也没有严格遵循宗教的规范。这种模糊的认识在是非判断较差的情况下容易走错方向。
2.大学生抵御社会消极因素的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的“小社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生活也成了在校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种消极因素隐性渗透,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危害大学生的行为活动。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一旦筛选不慎,给大学生精神生活以及信仰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十分巨大。
3.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比较复杂,受人生经历和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状况无法得到解决时,会导致大学生寻求精神和心理的慰藉。而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缓解压力的精神家园。这些学生片面寻求所谓的心理支持,容易受宗教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而信教。而宗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会对大学生正确认识事物产生不良影响。
4.大学生缺乏科学信仰观教育
在调查中, 43.75%的大学生在“入党与信教是否冲突”问题上选择“不冲突”,30.2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内能否公开传教或者进行教会活动”无所谓,75.99%和65.18%的大学生在“人生有困惑与迷茫时首先寻求帮助的是”分别选择了朋友、亲人,这两者所占比例最重,等等。从中可看到,在认知国家宗教政策问题上,学校的引导和教育还不到位。
四、教育对策
1.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
正确宣传和引导,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减少信仰上的盲目性,增强他们对宗教的理性认识。宣传和引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本质,以及科学看待身边的宗教现象,着重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另一方面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调查显示,高校在宗教信仰政策方面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还很欠缺。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应要引导大学生遵守国家宗教政策,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尤其是信教大学生必须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参加宗教活动。大学生只有对宗教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待宗教的态度才能更加科学和理性,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2.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中心场所,也是传递科学价值观的神圣殿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甚至关系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成败。
3.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期。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功能,对大学生心中的困惑进行及时疏导和矫正,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解决,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辅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摆脱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对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要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内心需求,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
4.防御不良因素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主要采取三个具体措施构筑牢固防线,防御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制止非法的宗教活动。二是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 净化大学生上网环境,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三是确立畅通有效的宗教信息预警机制,建立多层次的信息网,及时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宗教渗透的有关信息,确保校园秩序的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没有必要过度夸大引发恐慌,又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一起应对,维护校园秩序的稳定,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冼德庆.当前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其预防对策[J].兰州学刊,2007(02).
[2]孙琼如.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青年研究,2008 (11).
[3]吴泽娟.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
(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