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2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取单独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急、胸闷、水肿等主要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功能,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衰;护理干预;康复影响
慢性心衰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内科重症急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末期,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严重影响[1],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控制慢性心衰患者病情的关键,但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强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2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现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介于45-82岁,平均(55.2±3.6)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44-81岁,平均(55.1±3.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很多慢性心衰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常常会伴有紧张、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以真诚、和蔼、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动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使患者尽可能消除心里的担忧和不安情绪,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
1.2.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由于慢性心衰患者主要是因体内水钠潴留造成的水肿,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患者的水分摄入,每天液体的摄入总量应低于2L。若患者心衰程度较轻,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2-3g左右,若患者病情属于中、重度,日食盐摄入量应在2g以下。同时,平时饮食应多吃高蛋白、低热量、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吃多餐的原则,切忌不可暴饮暴食。如果是肥胖患者,应建议患者适当减肥。如果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应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确保患者的营养水平。
1.2.3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锻炼患者的体质,但是如果运动过度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如果患者属于心功能I级,尽可能避免一些重体力劳动,II级患者应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III级患者应注意多卧床休息,只能下床排便或排尿,IV级患者应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应注意协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避免出现深静脉血栓。如果患者病情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建议太极拳、练气功、散步等有氧运动,这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脏储备力。
1.3 观察指标
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气急、胸闷、水肿等主要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6.0對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观察组患者气急、胸闷、水肿等主要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对比(X±S)
组别
例数
气急时间(s)
胸闷时间(min)
水肿时间(d)
观察组
36
69.8±19.8
44.5±7.5
117.8±25.8
对照组
36
113.6±19.1
54.9±11.1
145.8±31.8
3.讨 论
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抢救了很多患者,但是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生存质量较差。药物治疗只是临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精心的护理干预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气急、胸闷、水肿等主要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这与王桂霞等[2]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张艳桦等[3]也研究表明,对慢性心衰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提高了25%,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见,加强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出入量等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隐形水肿症状,以便临床医师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更好的控制患者心衰症状。笔者认为,医务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和特点,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抚患者的心理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有效护理的基础。因为目前临床学者已经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具有紧密的联系,若心衰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会明显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真正的做到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支持患者,尽可能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控制患者饮食,指导患者适当运动,这样有利于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早期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运动,然后再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慢慢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过渡到爬楼梯、步行等训练。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帮助患者尽早康复,而且有利于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社会需求,对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8.
[2]王桂霞,庞新权.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 中国健康月刊,2010,29( 11) : 151.
[3] 张艳桦.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医学工程,2012,3(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