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摘 要: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自诞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阶段,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思维,缔造活泼有趣的复习课课堂,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与社会;备考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概念图,英文是mindmaps,它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东尼·博赞发明的,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地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1.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性
历史与社会是将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构建成一门新的课程,其课程框架的基本思路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因而决定了本课程特有的综合性、人文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第一个主题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第二个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第三个主题是“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
2.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趋向
根据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编排,历史与社会考点包含了大考点14个,分小考点60多个,涵盖了初一至初三的5本教材,涉及学生的阅读字数大约有上万字,还有大量的图片、表格、地图等。在初三这有限的时间内将如此复杂繁琐的知识点记忆并运用,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程。从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历史与社会中考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各占50分,试题的灵活度、开放性逐渐增强,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越来越紧密,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3.历史与社会备考中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1)构建高效的历史与社会知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曾经指出:“学科知识体系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考试测量中十分重要。同时,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
想;一个是能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基于此,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中必须重视对教材的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并构建历史与社会学科体系。
(2)改变传统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与学的关系,看似简单,要处理好绝非易事。在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总是期待老师理清楚线索,然后他们按照老师的思路记忆即可,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复习的速度又快,也可以避免自己整理知识点的遗漏。但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对老师依赖的习惯。那这样一来,初三复习的效率又从何谈起呢?
有没有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呢?当然是有的,用思维导图。采用思维导图,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颜色,可以更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人文地理中国地形(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为例,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简单的线条、图画记录下祖国的山川河流,用亮丽的颜色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果再将学生所作的知识结构在班内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质疑,互相查缺补漏,一节课这样下来,学生掌握的应该要比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一节课要好很多,也可以较好地解决老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达到教师“输血”与学生“造血”的有机结合,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3)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历史与社会复习“点—线—面”知识体系格局。历史与社会课程,包含的知识点非常琐碎,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通过一张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把一个概念、一节课、一个专题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组成涵盖了关键信息及其联系的一张图,则会大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使知识的存储、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构建起“点—线—面”知识体系格局。
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学生记忆最深的过程。在初三备考阶段,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会让枯燥的复习充满活力。要让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齐 伟,卢银中.思维导图:高中历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潜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