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淑亚(1986- ),女,满族,河南许昌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以地方绩效为标准的地方改革模式,使得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成就。如何才能评价所取得的成就和问题,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对贵州省的地方治理进行综合性评价。
关键词:地方绩效;层次分析法;贵州省
传统意义上,从政治学的路径出发,对地方政府的内部关系进行协调和内部研究;从行政学出发,对行政体制体系进行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相对性分析;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地方治理的客观协调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地方治理的研究中,地方治理都是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对地方治理的行政改革和地位进行相对性的分,完善了地方政府的相对性研究,但如何在现实意义条件下,重新找到转型条件下的地方治理新模式,才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视角下,对转型条件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文献及深度解析对当前各种转型条件下的地方治理进行相对性分析。
一、建立指标框架
通过地方治理研究的范式分析,以及对地方治理上面的概念体系出来,可以将贵州省转型期间地方治理模式分为三种准则层指标,即治安、城市市容及生活设施,将目标层指标分为官员形象、交通状况、城中村改造、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环境保护、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生活消费、生活收入、文化娱乐、信心指数十二个目标层指标,结合“体制空间-核心行动者-治理绩效”的SAP地方治理及其变迁的解释框架,并且符合一定的社会效果,如图1所示。
S-A-P框架借鉴了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逻辑,在现行的体制中对地方治理的变迁和影响程度相对合理;另外根据S-A-P框架的特征,即核心行动者应当充分吸收理性选择的个人主义视角,将地方治理由思想意识形态转向互动模式;S-A-P框架结合思维逻辑的相对真实性,对核心行动者的行为逻辑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预判,将相对匮乏的核心行动者能力发挥出来,灵活的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地方治理研究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1贵州转型治理中的综合指标
二、指标分析
通过建立指标,将贵州转型治理的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十二小类,通过德菲尔打分法,找寻相应的专家进行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其综合权重如表1所示。
三、结论
通过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官员形象、交通状况及社会治安在转型过程中的权重相对较高,说明在地方治理中,治安是百姓最关心的关键因素,治安有了相对的保证,居民也有有时间和空间从事其他一些各个生活的融入,所以下一步的改革中,“贵州治理”模式应当以治安为主要参考指标,营造相对良好的官员形象、相对良好的交通环境及社会的安定。(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冬青 姜原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的综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01).
[2]卢金慧 邱伟.我国城市治理新思路——多中心治理[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04).
[3]张孝芳.善治理论与中国地方治理[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