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芝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安仁“米塑”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阐述乡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性。让身在农村的孩子们了解安仁本地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文化,激发学生对安仁乡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学生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让学生在传统乡土民间艺术活动中,团结协作、模仿探究、参与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能全面的展现农村孩子的个性特长,丰富农村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美术教育 教育资源 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2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了广大美术教师一项新的实践任务。《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站在一线的我们,更应该发挥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三尺讲台的大舞台上施展我们最大的才华,为教学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特别是农村的美术课尤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展现自己的才干和特长敢于去尝试。
众所周知城市的美术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学生的所见所识也很丰硕,也都认为农村的美术教育资源是很有限的,比起城市里的孩子农村孩子在这一方面稍逊色一些,无论是经济济、师资还是设备等诸多方面远比不上城市。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身处一个农村美术教师深深的认识到,农村学生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逊色,我们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来装饰,但是置身于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时,会不由自主的发现,原来农村的美术教育资源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教学计划表如下:
教学过程:
1.安仁米塑文化与欣赏
(1)米塑文化
“米塑”,俗称“琢鸡婆糕”,是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的祖辈们为纪念始祖炎帝神农发明农耕文明的圣德,而衍生出来的独特民俗,在当地已流传千年。据了解,安仁米塑,俗称“琢鸡婆饺”,已沿袭千年,相传,最初是纪念始祖神农为民造福,祈求国泰民安、人身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开放化,“米塑”也赋予了时代气息,用途更加广泛,逐步发展为商品交易、礼品馈赠、娱乐和饮食。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当地各大市场都会有各种动、植物造型的“米塑”销售,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们以视觉、味觉的顶级享受。如:吉祥(鸡、羊)如意、金玉(鱼)满堂、连(莲)生贵子等等。近年来,一些手艺高超的民间艺人还会抓住市场信息,把“米塑”上升为“民间工艺品”的高度,精心包装推向市场,把优良民俗转化为商品,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安仁县志》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是家家兴起吃元宵,用米粉‘琢鸡婆(将米粉特殊加工后,塑成各种各样的禽兽)供‘三宝老爷,以祈六畜兴旺。”如今,逐步艺术化的安仁米塑,被专家称为是一种集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于一体的民间工艺美术。2012年,安仁“元宵米塑”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分组讨论,学生讲一讲安仁米塑文化的感受。
(2)米塑欣赏
(欣赏内容详见课件PPT中)
活动:学生谈谈自己喜欢哪一个米塑。
2.米塑文化调研活动
我两次组织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前往本县稻田公园参观米塑大赛。
活动:学生写一写两次参观米塑大赛的心得。
3.米塑的制作与保存
(1)①米塑制作步骤
第一步:磨米粉。先把一些晚稻米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把米捞出来,用石磨等工具把米磨成粉。用孔很小的筛子筛下颗粒小的米粉备用,颗粒大的米粉倒出来不要或者重新磨碎。
第二步:和米粉。用适量的水和拌米粉,取一些米粉用手拍打做成米饼放在锅里煮熟。再把一点点米粉放在锅里煮成米汤。把一些熟米饼和一些熟米汤与较多量的生米粉混合,用手不断掺和搓揉米团,直到和均匀为止。
第三步:做米塑。在米团上取少量米粉,用手捏成鸡、狗等动物的形状,或者捏成辣椒等蔬菜水果的形状。用牙签在米塑上点上各种颜色。
第四步:蒸米塑。把做好了的米塑放在锅里,盖上锅盖,蒸上十多分钟就熟了。
②米塑制作的实践
活动:自己动手制作米塑,比一比看谁做的好。
(2)米塑的保存
米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米塑中的水份逐渐蒸发,米塑就会渐渐开裂。这时可以把米塑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过一段时间后裂缝会渐渐缩小直到消失。此外,米塑在空气中放久了会发霉,放在水中还可以避免米塑发霉变质。因此,要把米塑放在水中保存。
通过安仁米塑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到,要使乡土文化的教学取得成效,就要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尝试,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发现、去挖掘资源。此次教学实践让孩子们参与体验展现了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魅力,我从中也看到了孩子们对米塑文化的热爱,对乡土美术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梁福金.开展美术校本教学实验研究的实践与认识[J].教育导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