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本
中图分类号:G444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课堂提问为例,在小学,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表现欲非常强,总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喜欢“露一手”。然而一进初中,课堂上强者拒收回答问题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哑然,低头不语。
是不是因为问题太难了?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渐渐地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封闭自己封闭自己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害羞感战胜表现欲。这类学生中一部分是因为以前在公共场合答错了问题或做错了事而遭到取笑奚落,形成心理创伤,产生了自卑意识,因而对表现自己产生了恐惧心理;另一部分学生之所以不敢表现自己,是因为对“表现”二字的认识有问题,怕做别人不会做的事,会被别人说成是“出风头”,因而这部分学生总是表现为随波逐流。
第二,逆反心理。这一类学生的智力很好,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却由于偶然被损伤二存心不好好表现,故意与老师唱反调。这主要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或不公正,是学生产生意义障碍二形成了逆反心理,他们错误的用自我封闭来报复老师。这类学生常在不同的老师面前表现不同。
第三,抑制心理。有此类心理特征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本身也有很强的表现欲。但另一方面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因而表现在外的特征总是很成熟,凡事表现出矜持的态度,但心里却希望老师看到他们的有点,给他表现的机会。老师一旦一段时间没有重用他,便会情绪低落,态度消极,产生“壮志难酬”的苦闷,便会慢慢将自己封闭起来。
以上学生的心理表现,便给初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最多,练习最密切,对学生最了解,因而更应注意此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那么怎样帮助这部分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呢?
一、树立优良的班风。帮助学生理解表现得二字的深刻含义,在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以凡事坐在前、做的好为荣。组织各种活动,全员参与,小组合作是把参与度作为主要评价点,使学生思想开阔,阅历加深,在大家的推动下自觉地融入集体,以便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
二、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树立自信心。班主任工作中要因人而异。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交给他适宜的工作,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机子被老师重用,而且能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内心兴奋,进而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又会推动学生信心百倍的去学习、去生活、去创造。班级以为自卑的学生偶然的机会,发现他知道的故事非常多,就在语文课上让他讲,老师的鼓励,学生的掌声,使他对自己渐渐有了信心,不但课堂上讲,下了课还会主动给大家讲,常常成为班级的“中心人物”,引来一片喝彩声。
三、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要善于知心。预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谈话有针对性,才能像给幼苗浇水一样,教导根上。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还要诚心,与学生推心置腹,披肝沥胆,说出话来如春风拂面,细雨润新。这样才能打动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说出心里话,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页才会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前进。
四、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对家长提出一些希望,希望他们要经常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不要让他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即使父母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也要常联系。现在的孩子,不管家庭条件好、差,父母更多的都是顺着孩子,惯着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必须满足我的一切愿望。一旦实现不了,就怪罪于父母,瞧不起父母。作为老师,我们应灌输给学生“什么是孝敬”。中国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就是孝为先。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尽到的职责。我们绝不能因为自家生活条件更差些,就瞧不起父母。而且作为每一个公民都不应该对父母不敬不孝,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当然家长也应多与孩子沟通,灌输孝敬思想,言传身教,学生才能知道孝敬的份量。家长若能积极配合,终究会看到孩子脸上灿烂真挚的笑。
五、常启发,培养学生会学习。学生的很多心理阴影,都原自学习成绩不好,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点滴做起。比如数学,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让他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还用得非常普遍。这样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慢慢地,他便能投入学习中来,成绩自然会提高,课堂违纪就少了。学生学会了学习也就找回了自信。也可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一个老师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学生的可塑性极大,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细微的观察,有效的调适,正确的方法的引导,学生在学业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自我封闭的阴影里,生活在冷漠没有亲情,没有温暖,得不到关爱的环境中是多么的可怕。没有被爱过的人,也不会去爱别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用爱心,耐心去扶正每一棵小樹,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心理品质,造就充满活力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爱心是不行的,但仅有爱心又是不够的,把握今天的学生思想脉搏,心理特征,精神需求,爱好追求,积极引导,殷切关爱,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人才,才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