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琪 刘子羚
摘要:在《狮韵》系列插画创作中,目的是诠释舞狮艺术文化的内涵、输出舞狮文化的精神内涵。论文以广东佛山黎家狮为为切入点,以南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表演、扎做技术,以插画为表现手段,得出传统元素现代手法表现并继承的结论,以期宏扬舞狮文化,远播“舞狮”文化的精神,促进舞狮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舞狮 民族文化 传承与创新
中国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98-02
从内陆到海外,从广东佛山到河北徐水,从店铺开张到节日庆典,总会有人敲起锣鼓,舞起狮子。舞狮作为一项传统的艺术,在中国的文化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舞狮种类多样,扎制技术多样,既可以是一项传统的运动,又可以是一门精美的艺术展示形式。
一 追忆舞狮
(1)狮子的由来
狮子并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动物,而是“舶来品”。狮子这一“舶来品”原产于西亚和北非,它作为威猛的大型猫科动物,一直具有“百兽之王”的美誉。在中国古代,“狮子”被叫作“狻猊”,除了“龙九子”名目中说它属于龙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狮子。“狻猊”一词,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自东汉时西域进贡狮子后,名“师子”。《汉书.西域传上》:“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云:“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为佐证。《后汉书》的“章帝记”、“和帝记”、“顺帝记”等处均有记载。自隋唐及以后又逐渐变成加上反犬旁的“师子”。
(2)舞狮的起源
舞狮起源的纷争不断,常见的声音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源于汉代,由大月氏国进贡而来。至此历时一千六百多年,“狮子”逐渐发展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一定程度上仅仅次于龙、凤、麒麟等形象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并且是不可缺少的典型中国符号之一。
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北魏,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六牙白象负释迦在虚空中……四月四日此象常出,群邪狮子导引其前。”由此可见狮子不仅有护法的作用,还具有接引佛陀的作用,由此可见,舞狮这一传统活动在魏晋时期已经十分盛行。
第三种说法是来源于唐代。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寻》记载中写道:“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由此可见狮子在唐代文化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第四种说法是来源于广东佛山。传说有怪兽每逢除夕之时,前来破坏村庄,被称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他们埋伏在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声音如雷贯耳。年兽落荒而逃,从此不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年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此后这样活动固定下来,变成舞狮。
(3)狮子的南北流派
狮子的来源纷争不断,然而舞狮的流派也是百花争艳。舞狮流派以长江为中点,南北划分,以北称作北狮,以南乃至南洋和海外,称作南狮。
3.1北狮
北狮以河北为盛,徐水舞狮就是河北的代表。徐水舞獅来源于“北里村”,并十分收到重视,有“狮子会兴我荣,狮子会衰我耻”的箴言。建国50年代“北里舞狮”进京表演一举夺魁,被业内授予“北狮王”的称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徐水舞狮不断壮大,演出事业增多,逐渐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悄然兴起。
3.2南狮
南狮又被称为“醒狮”,活跃在我国南方一代,以广东为盛,广东又以佛山为最。佛山舞狮来源于佛山南海西樵(黄飞鸿故里)。每逢喜庆节日或新店开张,都会热热闹闹地舞狮庆祝。“武”与“舞”相结合,形成南派舞狮独特的表演风格。自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开播》后,南狮灵巧、勇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主要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文狮表现为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为勇猛而刚烈;少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南狮照型夸张,灵动活泼,威武霸气,雄壮有力,形神兼备。
其中,佛山“黎家狮”狮头的扎做技术尤为传奇。佛山彩扎源远流长,宋代时已有彩龙扎作。随着明代手工业的发展,手工艺行当不断增多,明中叶以后扎做行业不断增多,如狮头行、灯笼行等。佛山民间彩扎在明代以前只做小量的、简单的加工或装饰,随着明代“出秋色”的兴起与发展,民间彩扎艺术从原始阶段向更高艺术造型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出秋色的“头牌灯”、秋色灯、彩扎龙、彩扎狮头以及各类人物、动物的造型彩扎。
黎家狮的制作分为扎、朴、写、装四大工序。先用竹篾、纱纸为主料扎出狮;再用纱纸、纱绸为原料朴狮,一般里外盖三层纱纸,中间夹以纱绸把狮胚糊起来;写即用油彩上色,勾画花纹。多采用传统的吉祥纹样,如意云纹、云头纹、太极纹、万字纹以及唐草纹等,色彩以大红、丹色、黄绿等为主,并以黑、白色圆点作调节,使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纹样显得灵活多变,静中有动,额外醒目;最后组装时,要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下巴、睫毛和耳朵装上,以便这些部位能自由开合。其中狮头,可承受100多斤的重量而不会损坏或者变形。
二 舞狮插画创作过程
《狮韵》插画以广东佛山黎家狮为主要对象,详尽地分析黎家狮的用料、用色、花纹等。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份电子杂志和系列插画12张。表现出传统舞狮文化的“尚武”、“坚韧”、“拼搏”、“顽强”思想和内涵,吸收现下流行的漫画风格和装饰风格,融入年轻人的审美要素,使得插画便于当下的80后、90后、00后所接受、认可,以期为舞狮文化的传扬与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狮韵》插画的创作秉承着两个基本点:
(1)尊重历史、尊重传统
以舞狮文化为背景,深入挖掘舞狮文化,不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狮韵》插画依照佛山黎家狮的原型,创作前搜集了关于黎家狮的照片多达干张,研究分析黎家狮的视频、报道、尽量以最全面的状态了解广东佛山黎家狮表演和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结合广东一代民族手工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当时产生的因素与条件,以便为了插画创作中能够更加全面,充分,准确清晰地表达和阐述。
(2)融会贯通、再次创造
对传统狮子的造型进行改变与升华,再创作毕竟不是单一的重复。画面设计一面以传统的舞狮表演内容为出发点,表现狮子坚韧、勇猛的特征,以及狮子传统的吉祥寓意,另—方面我们将狮子拟人化,传达出活泼灵动的特质,并和传统的狮子有很大区别。
三 插画的具体内容
颜色是设计的前沿,是消费和设计考虑的首要因素。《狮韵》系列插画(刘子羚、魏琪作品)一共十二篇,作品采用深色背景配以红色的提字,以显得庄重大气,背景表现“年”的热闹,主体形象以拟人化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形象生动有趣。十二篇插画具体如下:
(1)出洞:狮子从山洞中走出,睡眼惺忪地看着世界;
(2)醒獅:狮子摇摇头晃晃脑,摆脱还停留的困倦,清醒过来;
(3)翻滚:表示经过困难险阻,表达了狮子坚韧不拔的精神;
(4)见青:狮子在山上喻快地玩耍,忽然见到青菜,想到还没有吃早饭的狮子非常高兴;
(5)飞跃:舞狮中“飞跃”是狮子动作最大的部分,十分惊险刺激,狮子腾空向上,表达了奋发图强的心性;
(6)采青:小狮子吃到青菜了,特别满足。采青是舞狮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环,“采青”意味着咬青,咬到春,即咬到福气,象征着收获,富贵吉祥;
(7)点睛:舞狮表演的时候,请有名望的长者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赋予狮子生命,睛和“金”属谐音,舞狮点睛也有“点金”的意义,表达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望,插画的设计中,以狮子口叼着笔的形式,希望有人来点睛的样子出现;
(8)岁岁平安:狮子将青咬碎,“岁”和“碎”字同音,又和狮子本身吉祥平安的意思相结合,插画设计中以狮子咬了半颗青菜,闪烁着大眼睛意犹未尽的样子出现;
(9)步步高升:狮子爬凳子,多见于开店的时候,表达了美好的愿景,插画的设计中,狮子一只脚向上迈步,回首望向远处的烟花,表现出狮子威武的形象;
(10)富瑞平安:狮子和瓶子相结合,取用“瑞狮”和“瓶子”,意味着富瑞和平安,插画的设计中,狮子欢快地奔向装满酒的瓶子,描绘的是一个贪吃小孩子的样子;
(11)红红火火:狮子和火球相结合,意味着红红火火;
(12)锦绣前程:取绣球的“绣”,和狮子本身奋发向上的意思相结合,狮子滚绣球本身意味着喜庆祥乐之意,插画的设计表现的是一个抱着球玩耍的小孩子。
纵观12张系列插画,可以理解为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新年到了小狮子睡眼惺忪地走出洞,晃晃脑袋,摆脱睡意,清醒过来。开心地到处攀爬翻越,猛然见到青菜,发现肚子饿了,于是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咬到了青菜,得偿所愿。新年到了,到处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小狮子可以尽情地喝酒、看烟花。
对于中国人而言,舞龙舞狮结合在一起的形式是比较常见的,“龙”的概念深入在中国人的骨血中,成语中有“龙凤呈祥”等,相比较“龙”文化而言,“狮”的概念往往被忽视,因而“狮子”的概念更加需要保护,因而在创作《狮韵》系列插画的时候,对于传统狮子的各种形象的应用都有借鉴,例如系列插画中“福瑞平安”借鉴的是“民国红狮子瓶”。
四 《狮韵》插画的创新
《狮韵》系列插画的创作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做的,以传达舞狮文化为主要目的。作品创新性通过造型方式、形象设计、传播手段进行表现:
(1)造型方式
不同于以往的造型方式,将狮子拟人化的展现,通过漫画的手段进行再次创作,适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不同于以往庞大而笨重的实体展示,而是将其以漫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灵活度大、不受局限;不同与以往的以动物的形象为出发的基本点,再次创作的《狮韵》插画的狮子原型设计融入了活泼可爱的小孩子的形象,增加了人文主义情怀。
(2)形象设计
将小狮子赋予人的情感表现,生动具体,使得插画中狮子不再是高高在上让人民敬仰的圣物,而是深入人群和人们进行亲密互动的小萌物,这一形象上的改变,冲破了原有的束缚,增加了受众,拓展了表现的空间。同时,使得舞狮这一文化不再仅仅是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深入人心,而是可以通过插画及其衍生品的形式,多角度地深入大众,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舞狮所传达精神。形象的变革拉近了舞狮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希望在年轻人的心中根植,并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为舞狮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传播手段
传播手段多样,以《狮韵》插画为主体,衍生多种产品。在创作插画的同时,我们创作了一份电子杂志,希望能够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阅读了解。同时以插画主要形象为主体,制作了文化衫、宣传册、背包等。
五 结语
中国舞狮运动几千年来在祖祖辈辈炎黄子孙中传承.它反映出舞狮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体验到亲切感、归属感和欣慰感。《狮韵》插画的创作,一方面是对宝贵传统文化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在舞狮文化保护的道路上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