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瑜
【摘要】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翻译的代表作,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古汉语特殊句式使得翻译难度更大,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不仅将许多中国文化独有内容翻译得精准到位还兼顾了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一致,需要后生学习的东西非常之多。本文将主要从变译角度以及文化传递角度分析这篇上乘的翻译之作。
【关键词】林语堂 浮生六记 变译 文化传递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其名取自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之句。由林语堂1935年将其译成英文。小说原有六卷,现只存四卷。作者文笔简洁生动,内容涉及古代士大夫生活的方方面面。笔墨轻灵,描写细腻,语言清新,形象生动。
林语堂出生于福建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受过维新思想影响的基督教徒,林语堂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林语堂翻译研究著作为《论翻译》。这篇论文是他为吴曙天编选的《翻译论》一书所作的序论。林语堂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艺术。他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美。他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将这三条说成是译者的三种责任:“第一是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第二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责任,第三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心,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译家的资格。”以此标准为原则翻译的《浮生六记》无论从翻译策略,美学,文化等角度都颇有研究价值。更有英国读者读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徘徊而不忍卒读”。下文主要从变译和文化传递两方面加以论述。
一、“变译”是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
变通手段包括增、减、编、述、缩、并、改等七种。以上七种变通手段组织成十二种变译方法: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仿译。
原文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I remember when I was a child,I could stare at the sun with wide,open eyes.I could see the tiniest objects,and loved to observe the fine grains and patterns of small things,from which I derived a romantic unworldly pleasure.
中文句式一般较短,且不喜用连接词,英文的翻译连接词全部补充。中文亦习惯省略人称,译文中也有所补充。另外划线部分为增译内容。
原文2:拉余至冷香寓,见冷香已半老,有女名憨园,瓜期未破,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
译文:My friend then dragged me to Lengsiang's place.I saw that Lengsiang was already in her middle-age,but she had a girl by the name of Hanyüan,who was a very sweet young maiden,still in her teens.Her eyes looked like“an autumn lake that cooled one by its cold splendour.”
此处采用了“述译”,指用译语将原文内容转写或复述,对原作是舍形取义。此例中是几个分句的联合,而翻译成英文时,对原作是舍形取义,很多分句合并翻译。
二、文化传递方面,《浮生六记》作为中国文人的自传,涉及题材广泛,其中写人状物、舒胸畅怀、谈古论今、赏玩风月
蕴含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及审美情操。再加上对民风乡俗的描写,使得该作品富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原文1: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译文:On 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on of the year,yun prepared incense,candles and some melons and other fruits,so that we might together worship the“Grandson of Heaven”in the Hall called“After My Heart”.
林語堂先生将七夕译为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on,而“天孙”也被直译为Grandson of Heaven,然后文中加注加以解释。中国文化的内涵得以保留。
原文2: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
译文: Since the Book of Poems begins with a poem on wedded love
上例中可以看出林语堂对典故的翻译方法,《三百篇》指《诗经》,林语堂用Book of Poems翻译非常贴切,而关雎处理成了a poem on wedded love。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翻译大家,林语堂先生的译本为后生树立了典范,同时,他所提出的“忠实”“通顺”“美”的三重标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文中还有很多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翻译实例,此文仅略叙一二,值得更深入的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2]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