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如何实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2015-05-30 17:54胡荣华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胡荣华

【摘要】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首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其次,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再次,最大化实现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方式;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一堂新学课即一点知识或一课书的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他们原来不知,不懂,不会的东西,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认识过程问题。那么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如何更有效的实现学习目标,如何理清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实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我有以下一些教学感悟。

首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课堂要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最大程度推动、保护、激扬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形成和依靠学生自主的学。以前参加过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培训,在培训中学习了现阶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及对于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很受启发。什么是课堂教学?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主动地、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四个要素:1.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主体性。2.教师的作用定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3.教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4.情感。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要有明确的自身作用定位。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学好了没有? 教师要懂得教书--会教书--悟,仅仅懂得教书---不需要学生的主体性;会教书---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想得太少,老师讲得太多),“悟”是教师教学达到的最高境界,学习主导活动还原给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我们往往是把悟降格为会,把思维降格为技能。所以,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如何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让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如何实现课堂创新趣味,是一个值得深刻思索的问题。

其次,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教学过程要从教转化到学,让学生逐渐独立,学生的学才是最终获得丰富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最近刚参加了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听了余文森教授的视频讲座,深受启发。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不是不教,不是不需要习题的知识,而是脱离传统的依赖教师的教,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自身知识储备,教一点学一点,这就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要逐渐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确立不同的教学方式。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再次,最大化实现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学,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改革,我觉得也是适合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我觉得这种新理念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掌握整个课堂的节奏气氛,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2013年我参加了学校所在区的优质课比赛,以这一次准备这堂优质课评比为例,我主要以对这堂课的认识,设计的优缺点,设计意图,具体说几点教学感悟,希望能跟各位数学教师朋友分享交流下。

教师的作用定位,组织引导作用,集中反映在是否能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我在准备这节《不等式的性质》的数学课教案时,注意在教案的几个要素上下功夫:1.教学上注意知识的结构(知识的内在联系)。易记的知识是有序的,分类的。我先引导学生举例找出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然后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关系,再通过在数轴上比较实数大小,引入作差比较法,从而判断两个实数的大小。而作差比较法就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其中包括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和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关系。这些知识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所以我采取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遇到困难向老师提出。难点主要在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遇到含有字母的差时,要判断符号正负,需要讨论,这个需要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性。而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开放创新题,可让学生很好的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进来。2.设计一个好的过程(起点:学生已有知识 终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用一串问题来设计(利用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许多老师的课堂提问起什么作用呢?“说老师想说又不说的话”。而一个好的问题,是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我在这节课开始设立了这样的问题:

用怎样的数学式子表示以下不等关系?

(1)在今年的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的跳高成绩是 m,打破了该校男子跳高纪录1.88m. 与1.88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某工厂生产直径为10cm的传动轴,误差不超过0.02cm为合格产品.若某技师生产的传动轴直径为 cm,经检测属合格品,则 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对于这三个题目基本都能回答,但是其中(1)中“打破”、(2)中“不超过”、(3)中“限高”这些关键词理解上还要多琢磨,容易出错,在这个思考的過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进来,引入新课学习。

又如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提问:在数轴上如图, 大小关系是什么?

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稍微思考就能回答,能增强他们信心,然后把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度,巩固重点学习,如:已知 是实数,试比较 的大小.逐步引入到课堂重点。3.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学这堂课可能发生的困难,以及引起的原因。如何找原因?可以问问学生,搞调查。在上这堂

課之前,我让学生预习书上内容,了解到他们在初中已学会比较任意两个实数的大小,已具备数轴与实数一一对应知识,只是没有明确比较作差法这个方法,以及对于代数式比较大小这块没有学习。知道这种情况,我基本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4.备情感(问题要有更多的引导性,思考性)我在课堂最后安排了问题解决题:

某公园的门票每张30元,15人以上(含15人)的团体票八折优惠,那么不足15人时,怎样购票最省钱?(提示:如果人数是10人,12人,14人?)

做这题时,我让学生前后同学讨论,大家分组拟定一个方案,最后来比较交流。很多同学能找到12人这个分界点。不足12人就按实际人数购买门票,12人以上(包括12人)但不足15人按15人买团体票,那有学生问买多的票呢?怎么处理?有同学提出买多的票可以去倒卖黄牛票,还有同学提出不足12人也可买15张团体票啊,多出的票也可以倒卖黄牛票啊,其他同学和老师听到都乐了,直说很有经济头脑嘛,课堂上气氛很活跃。

对于这次的优质课评比,我是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准备的,最后取得了区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与第一名的老师还是有很大差距。有幸听到这位老师的汇报课,我发现这位老师的课堂设计,思路更开阔,设计得很巧妙。她在提问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时,用了长短不一的胡萝卜、大小不一的树叶、高低不等的单杠图片引入,学生看着这些图片形象直观,很容易类比找出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气氛就带动起来了。她在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不等关系时,也是配上图片,比如第一张图片是一位矫健的运动员正在跃起跳高,杆的高度标上 m,旁边注明原校记录是1.88m,然后提问如果该运动员打破校记录,则 与1.88的大小关系是什么。第二张是一张交通限速标志图片,问驾驶员开车的速度应该在什么范围?第三张是一块菜地图片,四周围上篱笆,共长10m,问当菜地的一边长 (m)满足什么条件时,菜地面积大于6 ?类似这种安排很多,这位老师选取问题时注重形象直观,例子来自生活实际,让学生很容易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用生活中的信息来学数学。整堂课听下来,这位老师上得很完整,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教师扮演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比较出色。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如何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这个问题很大,可研究的内容很多。许许多多教师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思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拥有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的能力,就能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米·威尔士

[2]《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培训材料》

[3]《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  江山野 教育研究  1993年第9-10期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