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我们只关心解题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而细细想来,造成这种“粗心、马虎”的原因则绝大部分在于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入手,解决的方法可通过提高认识,预留时间,坚持“四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如今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他们往往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去做题,这样很容易影响了解题的正确性. 所以,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认为若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那么培养学生有效读题,养成良好读题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养成有效读题的习惯呢?愚以为首先要分析读题不清的原因,其次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读题不清的原因
从教师方面而言,我们对学生读题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能会了解到或经历着这样的情形:指导学生完成习题时,开始便由老师自己或让学生集体将题目读一遍,尔后马上分析题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读题及思考的过程,这样也就造成了阅读题目的无效性,当然也就无所谓审题了.
从学生方面而言,在教学中,像这样的学生不少,貌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就会产生轻视的心理,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便在阅读题目时粗心大意,对题目的理解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在三角板中有( )个角,有( )个不是直角. 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往往只是粗略地看一遍,想当然地写下答案( 3 )和( 1 ). 正是由于这种心理轻视,学生才会忽视后面的问题,混淆了几个不是直角与有几个是直角的概念. 此外,思维定式也不容忽视,很多学生看题还未思考便认为它是“经验”里的样子,但其实并非如此. 如学习乘法后,他们不管遇到什么题,都用乘法计算,殊不知有些题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如学习乘法后,很多类似于“7个9相加是多少,6个8相加是多少”会呈现在眼前,但也有可能在其中穿插着这样的问题:“3和8相加是多少?”于是,学生把前两道做对,而后者却错了.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 提高认识,形成认真读题意识
要做到这点,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学生形成读题意识,教师首先得做出认真读题的示范,每次读题时做到读两遍至三遍,而且每次读题时都指着题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 学生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也会更加关注读题,形成读题意识.
(2)让学生在做题时认识到读题的重要性,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可以出示像这样的对比练习:
三角形中有( )个角,有( )个是直角.
三角形中有( )个角,有( )个不是直角.
在这样的对比练习中,学生自然而然会体会到认真读题的重要性. 这样,认真读题意识也在悄然生成.
2. 预留时间,提供独立读题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首先要保证读题的全面准确,做到不漏字、不添字.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习惯,课堂上得预留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独立从题目中获取数学信息,而不是依赖老师的分析讲解.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
3. 坚持“四到”,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化,这就加大了学生读题的难度,正是如此,我认为学生读题时不该是用眼浏览,而应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眼到——找准题. 低年级题目大多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在做题时学生必须要找到题目要求,因为有时它并非写在题的开头. 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测试中就有这样的练习:学生往往只看到上面的题目要求便动手随便画出了两个图形,而究竟画怎样的图形,要求却写在了格子图的下面.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必须要指导学生全面观察题目从而找到题目要求然后再认真读题.
(2)口到——读准题. 读准是读题的关键,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记得在一次练习中,有这样的题:( ) × 7 < 3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最大”,所以填了不同的答案.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在课堂上分析时,开始指名读题,并引导其在读关键字时还要加强语调,其余学生听他读得是否正确,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便清楚地意识到本题的要求,这样也就明确了括号里只能填5.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读题,可以轻声读,也可以默读,最重要的是要读准;同时在反馈练习中,可以指名学生展示读题,其余学生认真听,判断他读得是否正确,在这样的做法下,学生也会意识到要读准题.
(3)手到——画关键. 为了促使学生在读题的同时加强感知,我们在学生读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关键字、重点词下做标记,从而达到理解题意的目的.
如:7个9相加的和是多少?7和9相加的和是多少?
在阅读这两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圈出“7个9”和“7和9”,从而认识到两题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只有用手圈一圈、点一点找到关键词,这样才能提高注意力来了解题目的意思,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也才能提高.
(4)心到——理解题. 通过读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给了哪些条件,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 如:30元钱能买哪些东西?很多学生把它理解成提数学问题了,此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既要用30元买东西,而且要将30元用完,只有学生理解题意了,他们才能顺利解决题目.
当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落实到每节课中,只有真正重视学生的读题习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