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考辩

2015-05-30 15:42徐婕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佛经法师道教

徐婕

摘 要:“法师”最早出现于道经中,后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法师”逐渐成为佛教语,再后来随着朝代更迭,用法扩展,“法师”才逐渐有了现在人们常用的意思。

关键词:法师;道教;佛教;佛经

“法师”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常见的词汇,现在人们理解中的“法师”是指那些有着某种特殊本领,能降妖去邪的道士或方士。其实,“法师”的最初意义并不是

如此。

一、法师的起源

《说文解字》(许慎,1963):“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 法即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在今天已没有“廌”的写法,简化成“法”。从《说文》来看,“法师”应与刑法、法律有关,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在CCL语料库中,我们收集到1210条包含“法师”的语料,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法师”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周智响善于《太平经》义,常自讲习,时号太平法师……”由此可见,“法师”最早应是出现于道经中,是一个道教用词。到后来《诸子百家·道家·云笈七签》中也有很多运用“法师”的地方,如:

1)帝因法师得此经,故号法师为太平法师,即藏靖法师之禀业也。(《云笈七签》第一部)

2)上清真人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主三天君,姓柏成,讳欻生,字芝高,乃中皇时人,岁在东维之际,(《云笈七签》第四部)

以上各例中的“法师”即道教中的“法师”均指那些精通经戒、主持斋仪的道士,或是精通道法,传播道教经义的人。

到六朝时,“法师”在佛经中大量出现,这使得“法师”逐渐成为一个佛教词。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成为必需,佛经由梵语到汉化的过程不仅加快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为汉语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如汉语中的借词:有一些是专门的佛教用词,只通行于知晓佛教经典的少数人中间,如禅、涅槃、般若等;还有一些词经翻译后甚至使人不再意识到它的来源,人们通常会认为这些词本身就是汉语固有的,如世界、现在、过去、未来等。“法师”一词虽说不是源于佛经,但从发展过程来看,可以说“法师”是在翻译佛经过程中产生的佛教词,指那些精通佛经并能讲解佛法的高僧,亦用为对比丘的尊称。如:

3)称咏法师,发心悦豫,其人获福,不可限量。 (《正法华经·法师品》)

4)宗法师,行絜珪璧,拥锡来游。(南朝﹒齐﹒王屮 《头陀寺碑文》)

以上两例均出自佛经,其中的“法师”都是对精通佛经的僧人的尊称。随着朝代的发展,“法师”的这一意义并不仅仅只是在佛经中才适用,后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沿用了这一用法。

二、法师的发展

六朝时期,“法师”已不仅仅限于在道教中使用。六朝时期的《全刘宋文》、《全梁文》等都有“法师”一词的运用,这个时期“法师”也以佛教词出现。如:

5)严法师器识渊远,学道之匠,奄尔迁神,痛悼於怀,可给钱五万,布五十匹。(《全刘宋文》)

6)此传是会稽嘉祥寺释慧皎[法师]所撰。法师学通内外,精研经律。著《涅疏》十卷,《梵网戒》等义疏,并为世轨,(《全梁文》)

到唐代,“法师”成为道士的三种称呼之一。《唐六典·礼部尚书·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可见,在唐朝,“法师”仍然作为道教词在用,但据语料可查,这个时期的“法师”大多数还是以佛教词为主。如:

7)惟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总持寺僧辩机撰,与今本合。(《大唐西域记》)

8)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唐·崔颢《赠怀一上人》)

以上两例均出自唐朝,分析发现,不管是佛经、佛语录,亦或是诗文、小说,“法师”作为佛教词出现的频率比六朝时要高出许多。

宋元时期,“法师”已完全成为佛教词。宋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说话”。南宋时,“说话”分为“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家,说经则专讲宗教故事,演说佛经,“说话”这种形式到元代依然盛行。

9)明州天台教主礼法师,高僧也。聚徒四百众,以《往生净土诀》劝众修行。(北宋《湘山野录》)

10)法师今日好因缘,长者痴那再出天。(元《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元时期留传下来的话本进一步向我们证明,“法师”已经由表“精通道法的道士”的道教词发展为表“精通佛经并能讲解佛法的高僧”的佛教词。

“降妖驱邪的道士或方士”,这是人们现在对法师的理解,法师的这一意义在宋时已有萌芽,如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其家疑为妖魅所惑,力扣之,乃以实告。郡有孔法师,符法甚灵。”但是这一意义的广泛运用到明清时才得以显现。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各种题材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如:

11) “吾拜截教主,不知有玄都。上不尊,下不敬,礼之常耳。”玄都大法师大喝曰:“这畜生好胆大,出言触犯天颜!快进阵!”(明《封神演义》)

12)那老人道:“说这厮也好大胆,独自一个来做细作,打扮做个解魇法师,闪入村里来。却又不认这路,只拣大路走了,左来右去,(明《水浒全传》)

13)“我太公与我几两银子,叫我寻访法师,拿那妖怪。”(明《西游记》)

现在,人们对“法师”一词的理解偏向于“降妖驱邪的道士或方士”,原因之一就是受明清小说的影响。明清小说比起前朝的佛经、道经、佛语录等更容易让人理解,因此受众也就越多,传播得也就越广泛,长此以往,这个时期的“法师”的意义就更能为现代人所接受。此外,现代有很多由明清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也能帮助人们更形象地理解“法师的意思。然而,“法师”一词到底是褒是贬?现在已经不能非常明确的给出答案,因为通过仔细的研究语料及结合现实发现,当“法师”的意义发展到明清乃至更后代时,“法师”也暗指那些打着法师的幌子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的人。

三、法师与法官

两个词中出现较早的是“法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法官”的解释是“法院中审判人员的通称”,实际上最初的“法官”并不是这个意思。“法官”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商君书》一书的《定分》篇中:“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意即不管是官吏还是平民,有想要知道或了解法令的人都可以问法官。可见,在《商君书》里说到的“法官”和现代汉语中主持审判的“法官”官职应该是两回事,当时的“法官”应该侧重指制作、保管并通晓法律文本,能为吏民解答法令方面疑问的人。从发展过程来看,“法官”一词也并不是一直以来就与法律相关,它也表示对道士的尊称,指那些作“法”之人,如巫师、道人之类,在这一意义上,法官与法师类似,在某些用法官的地方可以用法师替代。

14)正来到四柳村狄太公庄上,他去做法官捉鬼,正拿了他女儿并奸夫两个,都剁做肉酱。(明《水浒全传》)

15)法官挥宝剑,拘神人共羡。竟夜不成眠,除妖尔许难。(清《绿野仙踪》)

中国古代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用法,民国后,“法官”长期成为司法审判官员的通称。

四、结语

“法师”一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法师源于道教,最初,法师作为一个道教用语, 指精通经戒或精通道法,传播道教经义的人;到唐代成为道士的三种称呼之一,表对道士的尊称;唐以后,法师常以佛教词的身份出现,指那些精通佛经并能讲解佛法的高僧,表对僧人的尊称;现代意义上的法师则指“降妖驱邪的道士或方士”,有时也指那些假借“法师”名号行骗的人。汉语博大精深,与法师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看似平常,细细研究却也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5.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王力.王力文集(第十一卷)[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678.

[4]孟昭连.“小说”考辩[J].天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74—82.

[5]雷冬平.释“捞毛”与“花钱”[J].汉字文化,2009(06).

[6]韩栋.“律师”考辩[J].语言科学,2008(3):220-223.

[7]黄新宇.“跳槽”考辩[J].汉子文化,1999(1):56-57.

[8]黄新宇.“莫须有”考辩[J].江西: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11):57-59.

[9]冉启斌.“格杀勿论”误用义的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6):83-87.

猜你喜欢
佛经法师道教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西夏道教补议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