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两英译本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2015-05-30 01:49刘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歇后语翻译策略红楼梦

刘晶

内容摘要:《红楼梦》中的歇后语翻译是其翻译工作的难点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歇后语的翻译策略的不同之处,发现杨译本偏重异化策略,而霍译本偏重归化策略。然后,又以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有以下三点:译者的翻译目的,原语文化在译语中的位置以及赞助人的差异。

关键词:《红楼梦》 歇后语 多元系统理论 翻译策略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是清朝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迄今为止,英译版本有十余种,但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英国汉学家David Hwakes以及其女婿John Minford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个译本为全译本,也均被认为是上乘之作。在原文中,曹雪芹具有超常的写作技巧,他运用了多种语言形式来表达中心思想,歇后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简明的结构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中文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特色为其翻译增添了难度,译者不仅要尽可能地表达它的内在含义,同时也要让读者接受它原本的趣味。

二、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的主要理论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尤其是梯尼亚诺夫(Yury Tynjanov)的相关理论。之后,佐哈尔借用其理论,完善了多元系统的相关理论。在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 -Zohar)的多元系统论中,渗透着强烈的功能观、历史观和动态观。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不只是文学技法的简单堆积,而是有秩序、分层次的结构,是若干特征的聚合,是一个变动着的系统,文学研究必须置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下来进行。佐哈尔列举出了三对互相对立的概念:经典化与非经典化(Canonized and Non-Canonized),中心与边缘(Center and Periphery)和主要与次要(Primary and Secondary)。其后,图里(Tury)提出了“规范”的概念。之后,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又提出了略有区别的翻译规范。在他们的影响下,西奥·赫曼斯(Theo Hermans)出版了论文集《文学的操控——文学翻译研究》,操控学派出现。此外,勒菲弗尔(Lefevere)提出了“重写”概念。

三、《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策略分析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语境中,大多只将前一部分说出来,“歇”去后面的解释部分。在《红楼梦》中,一共用到了28个歇后语,其中80回前用到了25个歇后语。这些歇后语的使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功不可没。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三十回,金钏儿)

杨译:“A gold pin may fall into the well, but if it's yours it remains yours.”

霍译:“Yours is yours, wherever it be.”

该歇后语是指,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会无故失去。杨译中,将“金簪”译为“a gold pin”,虽作了一定的处理,但整个歇后语的两个部分都被完整地翻译了出来,保留了原语的特点,这是一种异化的翻译策略。霍译中,这个歇后语原本的形式已经被省去了,其译文按照英语文化中的特点,凝炼短促,意义表达也很生动,这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这可是‘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六十一回,柳氏)

杨译:“This is like the rat in the barn who asked a crow for grain, as if a bird on the wing had some while the rat living in the barn had none.”

霍译:“You asking me for fruit is like the granary rat asking the crow for corn: Have asking Have-not!”

该歇后语是指,应该拥有某物的人没有它,而不该拥有的人却拥有。杨译将两个部分都完整地翻译了出来,尤其是解释部分,完全保留了原语的特点。而霍译将该歇后语的前一部分译出后,第二部分并没有按照原文翻译,而是以一个富含英语特色的词“Have-not”作了解释。故杨译采用了异化策略,而霍译采用了归化策略。

(三)、“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馀也不能的。”(“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七十五回,鸳鸯)

杨译:“We have to cut our coat according to our cloth. Nowadays theres no margin at all.”

霍译:“Meals are made to measure nowadays. We cant afford to be extravagant the way we used to be.”

该歇后语是指,吃穿用度按需分配,不会有剩余和浪费。杨译将其两个部分都完整地翻译了出来,虽前一部分将“帽子”处理为“coat”,但依然是异化的翻译策略。霍译便省去了其中的“帽子”的含义,直接翻译为了“meals”,按照英语文化思维,不再拖泥带水,直接将其意义表达了出来,并且后面有了解释,“We cant afford to be extravagant the way we used to be”。这是典型的归化的翻译策略。

四、影响《红楼梦》歇后语翻译的因素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不同的因素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Hwakes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宪益的译本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从多元系统理论来讲,影响其翻译策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译者的翻译目的

作为中国译者的杨宪益,翻译《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一种“文化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而英国译者Hwakes,在翻译《红楼梦》时的主要目的是想使外国读者都能够享受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他在译本的序言中说,“假若我能把这部小说给予我的阅读快感向我的读者传达一二,那么我的此生就算没有遗憾了”。既然杨宪益的翻译目的主要是传播中国文化,因而要讲《红楼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最大限度地保留,而Hwakes主要是出于对《红楼梦》强烈的喜爱,所以要充分考虑到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美读者对译文的接收性。

(二)、中国文化在译语中的位置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西方国家已经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了很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处于一种边缘位置。作为英国人的Hwakes,主要要将《红楼梦》介绍给他的国民们,因此,Hwakes试图将《红楼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转换为英美读者所熟悉的元素。杨宪益翻译《红楼梦》主要是承担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那么读者便不仅是英美读者,还有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的读者。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在全世界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并且中国的形象也是逐日上升。因此,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地位便不是边缘位置,而是正向中心位置转移。因此杨宪益保留了一定的中国文化元素。

(三)、赞助人

Hwakes翻译《红楼梦》的赞助人是企鹅出版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英语图书出版商。其出版英译《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商业利益。因此Hwakes在翻译中要充分考虑到英语读者的文化倾向。而杨宪益翻译《红楼梦》是受到外文出版社的邀请,当时外文出版社是要出版一系列翻译成英文的中国文学作品,向外国读者传播中华文化。因此Hwakes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宪益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五、结语

多元系统理论是文化学派的重要理论,已在翻译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红楼梦》歇后语的翻译中,杨译和霍译采用了不用的翻译策略。以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造成这种翻译策略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译者的翻译目的,原语文化在译语中的位置以及赞助人。这些原因导致了杨宪益夫妇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而Hwakes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Hawkes, D. (1980).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Vol. 1-5 Harmondsworth: Penguin Group.

2.Yang, H. Y. & Gladys, Y. (1978).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Vol. 1-3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3.Zohar, E. (1990). Polysystem Studies. Poetics Tody. [J], 11, 1-9.

4.Zohar, E. (1990). Polysystem Theory (Revised). Poetics Tody. [J], 11, 9-26.

5.范敏,2007,目的论对《红楼梦》中谚语翻译的启示[J],《红楼梦学刊》第2期,187-202。

6.桂廷芳,2003,《红楼梦汉英习语词典》[Z],杭州:杭州出版社。

7.李露,2000,传情达意,巧夺天工—试论杨宪益《红楼梦》译作中汉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J],《西安外语学院学报》第8卷第2期,31-34。

8.刘泽权,2008,《红楼梦》中的习语及其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期,460-466。

9.袁翠,2001,对《红楼梦》英译本中某些习语翻译的再思考[J],《红楼梦学刊》第1期,132-140。

10.张培基,1980,略论《红楼梦》新英译的习语处理[J],《外国语》第1期,1-8。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歇后语翻译策略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歇后语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