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书评中模糊限制语的修辞功能

2015-05-30 01:03齐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协调

齐燕

内容摘要:学术书评是学者对于专业书籍的介绍和评论,要求语言准确、鲜明、逻辑性强,但也采用模糊修辞的方式,提高语言的的表达效果,其在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模糊修辞 模糊限制语 学术书评 协调

一、引言

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传统修辞的基本原则,“准确又是这三性中的基础”,“准确性同模糊性相对的。从效果方面来看,并不是只有准确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有时候,准确的话语表达效果并不好,反而不那么准确的话语,模糊的话语,含混的话语表达效果却是更加好。”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1965年美国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提出了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模糊修辞是模糊语言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模糊修辞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民族土壤,如《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旨远,善言也。”其本质描述的就是语言的模糊性。学术书评是学者对于书籍的介绍和评论,学术性、专业性、系统性、知识性是其主要特点,学术书评的语言以准确、鲜明、逻辑性强为基本要求,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好地发挥学术书评在介绍书籍,表达作者观点方面的作用。

二、学术书评中模糊限制语的修辞功能

(一)协调人际关系

在学术书评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评介者、书籍作者、学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术共同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以建构学术共识的过程。学术书评的评介者、读者都处在学术共同体中,书籍作者处于最敏感的地位,是特殊的读者。评介者在对他人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时,使用模糊限制语,故意模糊读者、作者的界限,减轻了评介者所承担的责任,缩短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种亲和力,使评价的语气有所缓和,让书籍作者易于接受,以求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而有效的完成评介活动。例如,

1.我们是否可以比照文学的学科建置那样,建立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应用语言研究、开设语言学史,外国语言学、语言学评论等等。(王功龙《从单纯描写走向功能解释读〈汉语语法化的历程〉感言》2004年第6期)

2.我们如果过分强求汉语的特殊性,就会关起门来搞研究,不理会世界语言的发展,这对于汉语研究的发展极其不利。(王功龙《从单纯描写走向功能解释读〈汉语语法化的历程〉》感言2004年第6期)

例1中的“我们”模糊了读者与评介者的界限,作者采用的是一种商量的语气,拉近了读者与评介者的距离,协调了各方的人际关系;例2中的“我们”使评介者免于在风口浪尖上遭受批评,对于“不应该过分强调汉语的特殊性”的陈述是评介者的主观的看法和观点,使用“我们”使陈述的主观色彩降低,增强了客观性。

(二)提高表义的准确性

专业性、学术性是学术书评的重要特点,评介者大多是本学术领域的学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对于所评介的书籍有独特的见解,熟知该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为了让读者信服和同学术领域的人认可,必须使表义准确、真实、言之有理。使用模糊限制词改变语义的隶属度,在提高表义准确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出于方便研究者的目的”这样的句子,整本书从头到尾贯穿着与读者的交流和对话,这与当前大多数学术书以冷面孔示人的风格形成了强烈对比,也是该书最令读者感动的地方之一。(芮东莉《读〈语言变异与变化〉》2007年第4期)。

例句中使用“大多数”限制“学术书”,避免了作者的武断,提高了表义的准确性,如果不加“大多数”加以限制,意为所有的学术书都以冷面孔示人,表义不合事理,降低了语义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模糊限制语在学术书评中的正确使用,协调了人际关系,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使评价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顺利进行。但过多、不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则会降低评介者评价的主观性和学术书评的学术品格,使书评流于“人情书评”,达不到学术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蒋有经《模糊修辞浅说》,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

[3]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作者单位:曲阜中医药学校)

猜你喜欢
协调
正确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谈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策略
浅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教学秘书如何做好工作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谨慎性原则与相关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