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中医治疗体会

2015-05-30 20:10:51钟柏岩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医

钟柏岩

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中医辨病治疗及辩证治疗原则。方法:选取2012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前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为25.55-2.2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中医辨病治疗、辩证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出现的不同病症综合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中医;辨病治疗;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26-01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大于100次/min,自发的至少连续3个、心电程序刺激至少6个异常室性搏动。2012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2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2岁,年龄最大者65岁,患者平均年龄50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症状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和心功能状况不同而异。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秒,能自行终止)的患者通常无症状。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需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心绞痛等。听诊心律轻度不规则,第一、第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如发生完全性房室分离,第一心音强度经常变化,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当心室搏动逆传并持续夺获心房,心房与心室几乎同时发生收缩,颈静脉呈现规律而巨大的a波。

1.2方法辨病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以益气养阴、化痰清热、活血化瘀、宁心定悸为主。常用方有炙甘草汤、平补镇心丹、归脾汤、生脉散、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黄连温胆汤、活血效灵丹、血府逐瘀汤、升陷汤等。调整心律药物可据证选加苦参、羌活、琥珀、炒常山、柴胡、炒酸枣仁、丹参、桑寄生、仙鹤草等。辨证论治(1)心胆气虚证:[主证]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心重,或兼胸闷气短,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质淡红,脉细或动数。[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处方]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齿20g,白参10g,石菖蒲10g,远志6g,茯苓10g,茯神10g,琥珀3g,炒酸枣仁10g。(2)心气不足证:[主证]心悸气短,心中空虚,胸闷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治法]补益心气。[处方]养心汤加减。黄芪25g,人参10g,茯苓10g,茯神10g,法半夏10g,当归10g,川芎10g,远志6g,肉桂3g,炒酸枣仁15g,柏子仁15g,五味子5g,炙甘草5g。(3)心阳不足证:[主证]心悸旺忡,心中空盛,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治法]温通心阳,安神定悸。[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昧。桂枝10g,丹参10g,红参10g,龙骨20g,牡蛎20g,黄芪25g,炙甘草15g。(4)气阴两虚证:[主证]心悸胸闷,心烦失眠,气短头昏,舌质红,脉细或结代。[治法]益气养阴。[处方]生脉散加味。白参10g,麦冬15g,五味子5g,生地黄15g,丹参15g,柏子仁15g,桑寄生15g,炙甘草10g,黄连3g。(5)心脾两虚证:[主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失眠多梦,面色无华,思虑劳神则甚,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处方]归脾汤加减。白术10g,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6g,炒酸枣仁15g,木香6g,龙眼肉15g,阿胶(烊化兑服)10g,炙甘草10g。

1.3疗效判定显效患者临床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状消失。有效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基本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加剧恶化持续发展表现。

1.4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临床所有采集数据均用u检验,数据资料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前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为25.55-2.2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治法有3个:一是辨证论治,但辨其证,不管何种心律失常,皆从证而治;二是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昧中药;三是提高机体对心律失常的应激和耐受能力。

中医对心律失常不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逸搏、颤动、扑动等分,但见心悸怔忡,再凭脉判断。其脉多见迟、数、结、促、代5种。迟脉、结脉见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数脉、促脉见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代脉则见于二联律、三联律等。迟脉、数脉均无节律不齐,只有频率快慢区别;结脉、代脉、促脉均有节律不齐,缓而时止日结,数而时止日促,止有定数日代,此诊法之区别也。结脉、促脉均可由痰、瘀、虚引起,但结脉主阴盛为寒,促脉主阳盛为热,其寒热阴阳之别不得有误。代脉则以脏气虚衰为主,亦可因于惊恐、剧痛、跌仆损伤所致。

通过本文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效果显著,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胸闷气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前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證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为25.55-2.2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心悸气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中医通过心胆气虚、心气不足、心阳不足、气阴两虚等方面的病症临床综合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各种症状引起的病症,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基于疾病的论坛”在培养临床型中医拔尖人才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运用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引产术后胎盘残留的中医治疗方法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53:45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