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5-05-30 17:43:39张彩萍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0期
关键词:朗读有效性教学

张彩萍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但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尽管学生朗读时间、次数都较以往有较大增加,有的甚至“读”领风骚,但效果并不明显。怎样才能使朗读更有效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以飨广大同仁。

【关键词】有效性 朗读 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下朗读教学的几点误区

(一)“多读”的误区

崔峦曾说:“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崔峦老师要求多读书,要充分的读,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我们常可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对短短的几十个字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地读,用了多种形式引导朗读,但学生的学习收获却非常有限,甚至因为没枯燥、单一的读而厌烦。

(二)“有感情朗读”的误区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朗读要求中都提到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但不少教师指导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仅仅是一种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在用统一的语速、语调,把自己的感受转嫁给学生,统一学生对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同一段内容的不同解读,让学生“异口同声”地读出教师满意的“感情”来。

(三)朗读评价过于模糊

学生朗读后,教师常说“读得不错!”“你真棒,读得太好了”“还差那么一点点味儿”“你还没把感情读出来”等模糊评价语。这种肯定或批评都没有切实起到对学生朗读的点拨和激励作用。

我们的朗读教学应该是有效性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得到增量。

二、朗读的有效性指导

(一)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对学生正常地发挥朗读水平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肯读,才会放开读。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个个愿读、乐读、争着读。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课文《两只小狮子》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勤奋练本领和懒惰这两只小狮子间对话的语气,我让孩子们当起了这两只小狮子,给他们带上头饰。现在你就是勤奋练本领的小狮子了,你是那只懒惰的小狮子,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情景,学生乐读也分别走进了文本中这两只不同的小狮子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有配音读,表演读,换位读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的层次性

朗读应在教师明确的目标下进行,每读一遍都应该有目标。层次性包括:1、对整篇课文的指导应该有层次性。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则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

2、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的指导应有层次性。不是单纯指读的时间长,遍数多,形式多,应该随着作者的情感有递进性。如盛新风老师执教的《燕子专列》,她在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这句话时,她说:“那么小的孩子,需要大人的呵护、照顾,而她却救助了十几只燕子,谁来读这句话?”等一个孩子读好后,她又说:“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一起读这个句子。”接着,她又引导:“小贝蒂一点儿也不在乎自己,她在乎的是谁啊?”在孩子看图后,让学生说说小贝蒂救助燕子时的动作、神情,可能会对燕子说什么?使学生明白小贝蒂在乎的是手中的这个小生命后,然后再读这个句子。这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感悟提升的过程,教师充分遵循这一规律,逐层推进,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自由发挥,思维得到了自由驰骋……因此,朗读越来越有味儿,越来越出色!把语言文字的感悟发挥得恰到好处,使语言文字的演练得到升华。

(三)重视个性化的朗读

阅读的情感是建立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读懂了课文的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请欣赏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

师:既然你说他“可以读得更好”,说明还有余地呀,加个“更”字。(众笑)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

生3:我也觉得你读得有感情,但是你有的地方并没有把他的脾气的暴怒无常读出来,像:“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他就是——(很平淡的语气读),没有读出动作的暴怒。这就是一点不好的地方(该生“暴怒”地读了起来,众鼓掌)。

师:怎么样?人家对你的评价,你怎么看?

生1:我觉得你说得很正确。谢谢!

师: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

生3:满意。

师:给他们掌声!(学生鼓掌。)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同学们对课文中出现的儿话音较多的两句读得很准。我们再读读。

师:你们刚才给我的启发怎么那么大呀!一下子让我觉得,平常说的这个“有感情”,怎么这么模糊!他有感情的读,就是这样,可是在那位同学的朗读中就是那样。

生:有人声音细,有人声音粗,有人性格深沉,有人性格外向。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

师: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的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这真有感情,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

窦老师生动形象地演绎了“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这才是真正的“读出韵味”了。

(四)朗读反馈要有指向性

一节课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朗读机会,但朗读训练必须做到全员参与,扎实有效。因此,评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首先,教师的评价语要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领域,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暗示”的可能。

“读这句话,声音要低一点,速度要慢一点,要给人以一种静静的、悠悠的感觉;你再试一试。”“读书是一门艺术,这位同学哪些地方读得慢,哪些地方读得快,哪些地方读得重,哪些地方读得轻,请大家仔细琢磨琢磨,相信一定读得比刚才更出色!”看似不经意的评价,其实既有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又是一种朗读方向的引领。学生不仅读懂文本,习得方法,并且增长了学习的信心,精神世界得以全面提升。可见,恰到好处的点拨、评议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非常必要。通过朗读吟诵,使学生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2007年版第2期、第11期

猜你喜欢
朗读有效性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8:24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8:32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