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5-05-30 17:08邹欣孙亚红孙红运
医药与保健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休克

邹欣 孙亚红 孙红运

【摘 要】 目的 探讨与总结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共有126例,均给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在术前、术后均给予综合性护理。结果 126例患者均及时地接受介入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术中和术后出现低血压共1例(1.6%),房颤共3例(2.4%),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共1例(0.8%),经对症治疗后,顺利恢复。12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合适的、准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休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类型,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具有发病急、变化较快等特点,该病不但表现为下壁心梗,还会表现出右心功能不全,容易引起低血压、休克等并发症,随时会引发各类严重性心律失常,特别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最终引发心脏骤停死亡[1]。对于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快速补液和及早期再灌注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心肌,有效地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以及传导功能,有效地降低心脏突发的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2]。因此,在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通过护理干預可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现将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共有126例,且均符合WHO诊断标准[2]。其中男81例,女45例;年龄42-88岁,平均67岁;依据Killip(NYHA)分级标准,其中心功能I级共有77例;II级共有22例;Ⅲ级共有15例;IV级共有12例;合并高血压共有69例,糖尿病共有45例,其他疾病共有12例。

1.2 临床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观察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变化。持续胸痛可给予镇痛剂、镇静剂。心律失常者视情况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126例患者均及时地接受介入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术中和术后出现低血压共2例(1.6%),房颤共3例(2.4%),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共1例(0.8%),经对症治疗后,顺利恢复。126例(100%)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

3 临床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 按常规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关注病人不适主诉。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肾肝功能,心肌酶等,做全导联心电图。根据病情遵医嘱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准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简易呼吸囊等所有抢救物品均处于备用状态,同时联系介入导管室人员迅速到位,做好急诊介入手术准备。

3.1.2 心理护理 病人病情危重,胸痛程度剧烈,有濒死感,同时,担心手术成功率,患者思想负担重。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的过程,介绍成功病例,并告知急诊行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实质性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监测和吸氧 在除颤仪监护下医生护士陪同返回病房,立即记录18导联心电图,在监护室进行持续心电监护1-3天,必要时可适当延长监护时间,密切观察病人心律、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和心功能变化,抢救车、除颤仪随时处于备用状态。遵医嘱给予持续氧气吸入。

3.2.2 低血压的处理 右心室梗死在众多心梗病人中较为少见,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急性右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导致右心房压力升高,且压力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排血量明显减低,血压显著下降。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地进行补液治疗,保证有效循环作用,以维持足够前负荷。在快速补液扩容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增多、呼吸困难等,防止因补液过快加重右心室负担而发生急性肺水肿。经过积极的补液扩容治疗,病人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3.2.3 密切观察穿刺局部情况 护士应密切观察术侧穿刺点局部有无肿胀、出血、渗血、末梢皮肤颜色、末梢动脉搏动情况以及病人有无痛麻等不适主诉,术后观察中容易忽视术侧上肢有无肿胀,必要时可予皮尺测量两侧上肢臂围。

3.2.4 用药观察 注意抗凝剂的应用,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时间、药量和给药途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牙龈出血等现象;观察有无尿、便颜色的改变,及早发现出血并发症。

3.2.5 排尿情况的观察 由于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易出现尿潴留。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情况下,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但首次导尿量不能超过1000ml,以免充盈的膀胱突然排空,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率、血压等改变,也可通过尿量监测确定补液量。

3.2.6 观察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由于对比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对比剂对肾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支架术后,尤其对老人、原有肾功能损害及心衰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介入术后液体入量及尿量。

3.2.7 生活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的环境,减少亲属探视,避免不良刺激。协助病人进行床上大小便,保持通畅的大便,做好家属的饮食宣教,给予病人合理膳食,及时地给予病人富含纤维素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适当地给予患者腹部按摩,有效地促进肠蠕动[3],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备用,避免用力大便增加心肌耗氧。

3.2.8 活动量指导 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如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3.2.9 出院指导 在疾病康复期间,接受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容易忽视对血压、血脂等的监测,仅有一少部分人能够确切知道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的具体数值,表明患者对这些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4]。因此病人出院后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坚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控制饮食,少喝酒、不吸烟,要保持适当的体育运动,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精神过度紧张。

4 讨论

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为冠心病中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高,治疗护理与左心室梗死略有不同,除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外,还应关注是否有右心衰及低血压的发生[5],所以在护理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人时,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补液扩容的观察及心律失常表现,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提高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6-227.

[2] 聂凤婷.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278.

[3] 庞群.冠心病人猝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8):2633-2634.

[4] 邬青,薛小玲,杨小芳,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49-150.

[5] 汤迎春,宋秀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护理新探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148-149.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休克
谨防过敏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