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市场力量和调控分析的新规制经济方法

2015-05-30 15:17王忠玉
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市场规制

王忠玉

关键词:蒂罗尔 诺贝尔经济学奖 规制 市场

市场力量在某种条件下会引发企业的扭曲性竞争。于是如何进行“对市场力量和调控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过去的一些监管法则过于简单。法国经济学家蒂罗尔综合运用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中多门理论知识。阐述了如何设计出这类政策的基本框架,并使其适用于众多行业,因此而获得了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14年10月13日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蒂罗尔(Jean Tirole),以表彰他“对市场力量和调控的分析”做出的卓越贡献,并指出,蒂罗尔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蒂罗尔曾被列为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现为法国图卢兹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84—1999年,蒂罗尔曾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副主编,1994-1996年任《经济研究评论》副主编。

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

蒂罗尔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特鲁瓦小镇。197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这是一所拥有法国科学家摇篮之称的著名学府,然后进入巴黎第九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并于1978年获得(第三阶段)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其论文题目是《成本效益分析与社会折现率》。

蒂罗尔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文学教授,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成长,一般不会对经济学感兴趣。然而,他在综合理工学院学习时,突然对运用数学解决复杂问题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向往自己所喜爱的经济学。这样的志向导致他在博士毕业后投向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8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的题目是《经济理论问题》。

蒂罗尔深受法国人重视人文学科的传统影响,另外拥有深厚坚实的数学基础。不久就适应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研究经济学仿佛天生具有某种天赋直觉。那时,蒂罗尔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分别于1982年、1985年在权威期刊《计量经济学》上发表了两篇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和《资产泡沫和世代交叠模型》,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地位。

迄今为止,蒂罗尔发表英文论文180多篇,还有法文论文30多篇,以及专著12本,包括《产业组织理论》(1988)、《博弈论》[1991,与富登伯格(D.Fudenberg)合著]、《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1993,与拉丰合著]、《银行审慎监管》[1994,与德瓦特里蓬特(M.Dewatripont)合著]、《电信竞争》(1999,与拉丰合著)、《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2002)和《公司金融理论》(2006)、《内部与外部流动性》(2011)等。这些著作中的多本被引进翻译成中文。

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主要围绕市场这个主題而开展研究。假如从经济学发展史来考察,单就看待市场在经济运作中的作用而言,经济学家大致可分成两大阵营。一个阵营认为,市场永远不会失灵;另一个阵营认为,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会失灵,而且每个阵营里面又分好多分支。前者可统称为“市场自行调节论”。而当市场出现失灵,就要政府来干预,来弥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长期以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在哪里?这一直是西方经济界面临的一道难题。1930年代大萧条强烈地震撼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动摇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市场自行调节论”。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研究者认识到,仅仅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行,其原因在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私人行动的外部性以及人类行为的有限理性。此时,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政府怎样干预市场经济?

通常,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另一个是从微观层面。在经济学界,一般将政府干预称为政府规制或规制(regulation)。一般而言,规制意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比如在经济政策领域,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规制是指经过一些反周期的预算或货币干预手段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

西方国家的规制实践由来已久。事实上,自有国家以来,就有了政府规制,也就有了对政府规制的理论研究。实际上,宏观经济领域的规制研究相对来讲较为成形且有丰富的实践活动:而微观领域的规制探索则显得处于发展和摸索之中。换句话说,目前的规制研究主要是指微观领域而言的。这样,关于规制的探讨和研究就成了经济学的一个主要领域。

最初的有关政府规制的探索和研究散见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直到1970年代,研究者开始采用经济学的标准“供求分析”来研究规制问题,规制经济学才逐渐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中分离出来。若从规范的研究角度来看,规制理论可分为两大分支,一个是关注市场失灵的认定。另一个是寻求矫正市场失灵的“最优”政策,也就是怎样规制的问题。

新规制经济学

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规制经济学取得长足的发展。信息经济学及其框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激励理论、动态博弈论等微观经济学中取得的理论成果被引入到规制经济学,进而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在传统规制经济学中,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信息完全(包括信息对称)的假设被修正,规制问题被置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从而形成激励性规制理论。

1986年,蒂罗尔和拉丰在论文《利用成本观察来规制企业》中,首次将道德风险问题引入规制模型,提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共存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最优激励方案。他们证明:在成本可观察条件下,在通过选择激励合同显示信息和有效率的事后生产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在成本不确定条件下,最优激励方案应为线性设计。随后,1988年,蒂罗尔和拉丰在论文《激励性合同的动态学》中提出了简洁的两个时期委托代理模型,将1986年他们的研究成果——激励合同分析扩展到动态框架下。

不久以后,他们于1991年发表的《政府决策的政治学:规制俘获的理论》和1993年的著作《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完成了新规制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构建,牢牢地占据着此领域的领军地位,从而确立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这些研究成果开创了激励理论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新规制经济学,为电信及网络产业的竞争与规制问题的分析和政策制订提供了一个最权威的理论依据。

拉丰在1994年发表的论文《10年后的新规制经济学》中为新规制经济学命名。新规制经济学在两个方面突破传统的规制经济学:一个方面,考察规制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将其置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另一个方面,打开规制机构这个黑箱,将其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规制机构(监管者),另一层是国会(委托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两种激励性规制理论,一个为公共利益范式下的激励性规制理论,另一个为利益集团范式下的濒励性规制理论。

众所周知,众多行业被少数大企业所垄断,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让公众难以接受的结果,比如价格高企,效率低下,同时禁止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1980年代中期。蒂罗尔在这种市场失灵领域中提出了新的探索方法,使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生命,他为对拥有市场支配力量公司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统一理论,并对政策制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该如何应对公司兼并或行业卡特尔,以及应该如何监管垄断寡头公司呢?在蒂罗尔之前,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寻求适合所有行业的统一监管法则。他们倡导简单的政策规则,比如为寡头公司设定价格上限、禁止竞争者之间串通,但允许产业链上位置不同的公司进行合作。蒂罗尔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监管规则或在特定状况下有效果,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弊大于利。价格上限能为寡头公司提供削减成本的强烈动机。这有利于大众利益,但也会允许过度盈利的存在,这不利于社会。

通常,垄断企业对价格形成串谋是有害无益的,但专利上进行合作能够造福所有人。一家公司和其供应商合作可以鼓励创新,但也会扭曲竞争。因此,最佳的监管或竞争政策应该审慎地适应各个行业特定的状况。在一系列论文和著述中,蒂罗尔阐述了设计这类政策的基本框架,以及如何让其适用于众多行业,其范围从电信业直至银行业等。通过这些新的洞察力,政府能更好地鼓励实力强大的公司变得更具创造力,还能防范公司伤害竞争和客户。

这些极富创新性的探索工作,揭示出市场力量在某种条件下引发企业的扭曲性竞争,同时提出了“对市场力量和调控的分析”方法。对于全球市场由垄断走向竞争的市场改革来说,蒂罗尔的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价值。这正是他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卓越研究工作。

新产业组织理论

蒂罗尔最初进入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在研究新规制经济的同时,又关注和转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

如果说新规制经济学是从微观层面探索规制的理论及方法,那么新產业组织理论则是从中观层面来研究市场力量和调控分析企业的理论。

就产业组织理论而言,它是随着20世纪初出现大型制造业企业而产生的一个新兴分支。产业组织理论是以市场和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来探索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那时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是: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蒂罗尔在法国攻读博士期间学习和研究数学,因此有着十分坚实的数学功底,另外特别重要的是,他对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和探索拥有某种直觉和天赋。在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他跟从著名的博弈论专家马斯金(E.Maskin)教授研究博弈论,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进而开始创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用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

1988年,他的专著《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产业经济学新的理论框架的诞生。迄今为止,这部书已被译成六种语言(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法文、德文、中文、俄文),一直作为世界著名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的权威教程,其影响之深远由此可见。

蒂罗尔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和以前的理论相比,新的产业组织理论存在三方面特征:第一,从以往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第二,从以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分析框架转向并创建了新的双向的、动态的分析框架;第三,引入了新的探索和研究工具——博弈论。这些充分表明,以往的那种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瓦尔拉均衡已显得并不重要。具体来说,现代公司可通过许多非市场的制度安排,比如合谋、内部整合、组织结构调整等来解决问题,而不依靠市场力量。

如前所述,蒂罗尔所研究的内容是以对象学科属性而展开的,实际上他的探索之路是和探索手段的创新及扩展密不可分的,比如对博弈论、不完全合同等方法及理论的新探索、新发展。这些也是推动他在理论探索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得力工具。

博弈论及不完全合同

自从蒂罗尔和富登伯格合著的《博弈论》于1991年出版以来,就成为博弈论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研究生教材,为美国各所高校经济学系的博士课程所采用。作为整个博弈理论中最为经典、与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最一脉相承、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非合作博弈是博弈理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该书包括了非合作博弈的全部重要内容,不仅有策略式博弈、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性、重复博弈以及不完全信息博弈等常规内容,而且还有马尔可夫均衡这样的非常规内容。迄今为止,它仍是博弈论领域中最前沿的教科书之一。

众所周知,经济是从交易中收益,合同或契约则是实现交易的基石。因此,经济学研究者对合同的研究由来已久。完全合同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因为合同的条款内容是第三方或权威仲裁机构可观察但不可证实的,绝大部分合同都是不完全的。

经济学家威廉森(O.E.Williamson)在其经典专著《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1985)中指出,合同的不完备性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研究合同的经济学家格罗斯曼(S.J.Grossman)和哈特(O.S.Hart)在其经典论文(1986)中指出,产权尤其是剩余索取权的合理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合同所带来的交易成本。

蒂罗尔和马斯金在论文《不可预见的未定性与不完全合同》(1999)中,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最新成果证明,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所造成的合同的不完全性,并不构成资源配置无效率的本质障碍,在当事人的效用函数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况下,也就是当事人没有很怪的偏好,可以设计出一个激励相容的机制,实现帕累托有效配置。这就是马斯金和蒂罗尔提出的“可能定理”。

1999年,蒂罗尔在《计量经济学》上发表了《不完全合同理论:我们究竟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对当时轰动整个学术界的不完全合同理论之争的“终结者之声”,同时也是关于该理论最经典的综述。

公司金融理论

在过去20多年,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传统公司金融理论的缺陷十分明显:一方面,局限于对称信息框架下研究公司的财务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其代表性成果为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一般称为MM定理)。但MM定理所要求的条件过于理想化,使得该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也无法解决公司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实际难题;另一方面,众多杂乱无章的概念及模型互相独立,不成体系,令人困惑。

2006年。蒂罗尔耗费了将近十年时间的研究成果《公司金融理论》出版,在写作期间不断依据已有的文献加以完善。同时又要补充文献中遗漏的部分。这部书是他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从非对称信息、代理者问题等观点来看待公司治理与公司金融,也试图探讨对微观政策的借鉴等。在书中,他将实证研究的成果非常自然地融入代理分析中。将公司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下来探索,兼顾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视角,而且还考察了公司的环境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蒂罗尔运用公司金融和合同理论之间的联系统一全书,在非对称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金融理论,运用博弈论、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给公司金融理论界定了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和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至今,这本书仍是该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外高校研究生的必读书目之一。

研究成果跨多个领域

实际上,蒂罗尔的研究并不限于上述范围,他勤奋耕耘,加上敏锐的经济洞察力和深厚的数学素养,使得他在多个领域取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比如他于2003年发表的论文《内在与外在动机》[与霍尔姆斯特伦姆合作1被《经济研究评论》于2013年选为该刊物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11篇论文之一。蒂罗尔在多个领域的探索及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继续探究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进而跻身世界级经济学大师行列也就不足为奇了。

蒂罗尔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从1988年开始他回到法国,和拉丰教授一起创办法国图卢兹产业经济研究所,担任科研主任,并最终辞去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蒂罗尔为推动法国及欧洲经济学的发展和振兴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以自己的成就赢得了国际声誉。1998年被推選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在1993年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和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会员。在获诺贝尔奖之前,蒂罗尔已多次获得其他一些大奖。

蒂罗尔教授特别关心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他曾多次来到中国讲学。2002年12月,应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邀请,作为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和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双向交流的重要项目,蒂罗尔在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系统地讲授了公司金融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通过这种讲学形式,他将这一领域最高水准的理论及方法展示给中国学生。

猜你喜欢
诺贝尔经济学奖市场规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议诺贝尔经济学奖探讨经济发展课题
内容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