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浪
摘要:1970年-2015年共46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由10个国家74名学者所获,近80%为美藉学者。他们源于实际创于实践,善于把握经济运行中各因素之间15个关系,总结出18个经济学理论、11个新方法、3个经济模型,还提出了2个有关经济学的假说。从我国经济现状出发,对市场与政府,“企改”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这三个课题,应用其经济学理论加以探讨。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课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45-02
作者从互联网上查阅了1970年~2015年共46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概况,从中有了些浮浅认识。
1.从获奖者分布情况而论,以美国学者居多
46届获奖者来自10个国家,共74名学者。其中美国籍学者为58名,占78.38%,其余,英国学者4名占5.40%,前苏联、瑞典、法国、挪威各2名各占2.70%,澳大利亚、意大利、印度、塞浦路斯各1名各占1.35%。
之所以近80%的获奖者为美藉学者,固然有其市场经济较发达、市场竞争机制较完善之原因外,个人认为还有其经济学界的研究氛围、学者的开放、自由之境界有关。
2.从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而论,源于实际创于实践
获奖的74名学者共同的特点是,善于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并着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创立出新理论、新思想。
本人粗略统计了一下,学者们先后总结出18个有关经济学的理论、创造了11个有关经济学的新方法、建立了3个有关经济的模型、提出了2个有关经济学的假说:18个理论:经济均衡理论、货币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决策程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信息经济理论、激励理论、福利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市场失效理论、时间序列统计理论、动态经济理论、稳定配置理论、迪顿悖论等;11个新方法:投入产出法、线形规划、国计民生统计法、现代经济计量学、金融经济学、行为科学、期权定价公式、福利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规制理论经济学等;3个模型: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客观模型、DMP模型等;2个假说:永久性收入假说、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等。
3.从获奖者研究内容而论,乃经济运行中各因素之关系
学者们善于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因素之特性,并破解变化中各因素相互间之关系。本人罗列出15个关系: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关系;经济、社会和制度的相互依赖关系;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之关系;工业结构、市场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对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之影响;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影响的因素;通货膨胀和失业予期关系;价格和供应量关系;宏观经济模型中予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之间关系;情绪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系统性政策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冲击在经济体系中如何传导;经济政策与GDP、通胀、就业、投资等客观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消费、贫穷、收入、福利间关系等。
4.从获奖者研究所运用的工具而论,基于数学工具
获奖的学者们善于利用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如数理统计、博弈论、广义矩阵等数学方法。特别是博弈论是近年最为关注的领域,自94年约翰.纳什以博弈论研究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后,21年来就有7届经济学奖均投于研究该领域的经济学者。梯若尔就用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创立了规范性理论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此我国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作了精辟的论述:“数学对经济学贡献极大,其原因,一是把财富创造中人和物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事物规律;二是应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找出财富创造极大的途径。许多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都是精通数学的大师。”
由以上浅见使我联想到我国经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只有30多年,其发展状况、完善程度皆不如美国,但依我看,我国具备美国所不具备的特点:我们是发展中的大国,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期,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从这个特色着手进行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的经济学家、学者又能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就能创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新思想、新理论。对此卒人没有这个水平来理论,但针对我国经济现状,我认为有三个课题值得探讨。
1.关于资源配置中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之课题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质就是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靠“看不见的手”进行无干涉、无约束的自我调节,即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资源,优化配置。而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和利润分配等都靠市场交换来完成。这种市场机制作用又具有滞后性、盲目性和自发性,使其无法解决效率与平等,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问等这些个人自由和社会原则所存在的矛盾。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信息局限甚至失真,或不可抗拒情况发生,就会引发非理性投资、非理性生产和非理性消费,继而出现不正当的竞争,非诚信的交易,无绿色的生产和不稳定的经济秩序,进而造成资源配置混乱、生态污染、通货膨胀、贫富拉大,反而阻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叫做市场失灵。
为弥补市场缺陷,避免市场失灵,就必须引进根据社会经济进行自我调节的制度体系,这就引入了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作用。政府作用就在于建立一个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法规和制度为约束,以财税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以保证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熨平市场经济波动,弥补市场失灵。同时集中于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权益保护,以及先导性、应急性、防务性资源的市场化管理等。政府作用中无论是战略规划,还是法规制度,还是财税政策,都是由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门进行司法、执法和处罚的,因此就有人为的、机制的缺陷,一旦信息不完全,其敏感度、传递速度及处理等不完备;或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或政府机构不完善、能力脆弱,政府权限出现越位、缺位和串位。这就可能引发司法不准,执法不严、处罚不正,甚至出现官商不清、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筹弊端。这反而破坏着市场机制的公正、公平、公开,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就叫做政府作用失灵。政府作用的这种缺陷、失灵也必须由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弥补。即政府通过市场机制作用改正不合理的政策法规,放权于市场,让更加有效的市场机制作用弥补政府作用之缺陷。
如此,在资源配置中对市场作用缺陷、失灵和对政府作用缺陷、失灵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相互协调、相互弥补的统一关系。至于如何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实践,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之课题
在中国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企改革”始终是重头戏,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自然垄断性行业和某些特殊行业外,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主流。
市场经济是高度竞争性的经济,这种竞争不仅是经济主体间、生产要素间的竞争,还包括制度安排间的竞争。在制度安排上如在一个社会内仅有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各企业间的竞争,这只是封闭系统内的竞争。而在社会系统内具有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才是开放性的竞争,从而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所以单一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结构,只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低层次形式,随着经济要素流量增大,速率提高必然会推动所有制形式的结构由简单向复杂变迁;市场经济又是高度社会化的经济,这就需要高度的分工协作,分工协作的有效性在于它的优势互补,因而不同的所有制及所有制实现形式间、不同经济运行机制间,也可以由于它们的渗透而互补,从而增强其整体功效。可见随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混合经济必然成为一种较优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产生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之后的历史阶段,是伴遣着垄断的出现而出现的。而对于我国而言,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随着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而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高度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取向。它卒身不存在姓“社”还是姓“资”,是姓“公”还是姓“私”,因为各个混合机体的性质是由该机体内不同子系统的结构状况所决定。资卒主义市场经济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形式是从单一的私有制变迁而来,它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宏观上是不可能进展到完全公有制经济;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是从单一的公有制变迁来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宏观上也是不可能进展到完全私有经济。这就是两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卒质区别。当然,对我国而言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和私有制份额为何比例最佳问题尚需在实践中探索。
3.关于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之课题
社会总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而经济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源泉。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如果主要依靠投资需求,而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就会出现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并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需求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所以投资需求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而净出口需求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所以三大需求中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在总需求中消费需求呈主帅,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产业呈主流,产业结构向着“一、二、三”一“二、三、一”一“三、二、一”升级,使资卒和劳动向较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其经济增长方式就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转变,要由依靠扩大规模、增加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外延型、粗放型,向着主要依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内涵型、集约型转变。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的,首先产业结构并非就是经济结构,但它是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经济结构还包括收入分配结构,地区城乡结构,生态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其次经济增长并非就是经济发展,但它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经济发展不仅有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质的变化,其最高境界是人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后经济增长方式并非就是经济发展方式,但它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先决条件。经济发展方式还包括发展观念、理念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新理念,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实践。自觉创新、勇于创新;遵循经济规律,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经济和社会相协调的包容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