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孩子们的身体流淌

2015-05-30 13:47刘冰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少儿舞蹈整合

刘冰

【摘要】将少儿舞蹈创作与江阴民间舞蹈进行整合是指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要,将一些经典的江阴民间舞蹈介绍给少年儿童并将之改编成少年儿童易于接受和易于表现的舞蹈形式。并通过这些舞蹈的排演对学生的情感、审美等产生独特影响力。

【关键词】少儿舞蹈;江阴民间舞蹈;整合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儿童的艺术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少儿舞蹈作为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受到了普遍关注,但当前的少儿舞蹈教育虽然开展得热闹非凡,在她繁荣的背后,同样也陷入了严重的“误区”:

第一,儿童舞蹈充斥着大量的成人化“模仿”与“克隆”。

第二,当前的少儿舞蹈教学沿袭了传统书本教育的模式,没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第三,学校排演儿童舞蹈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参加表演和比赛来为学校赢得荣誉,其功利性十分强,并没有真正着眼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这一最根本的需求上。在少儿舞蹈的研究中,教师往往侧重开发舞蹈的育人功能,注重通过舞蹈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将目光聚焦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江阴本土所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以江阴民间舞蹈为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它在下一代的身上进行延续。

一、剖析江阴民间舞蹈的题材和趣味,挖掘出舞蹈创作题材

江阴民间舞蹈虽以成人表演居多,但也不乏蕴含少儿气息的原材。例如流传于江阴申港一带的段龙又名彩龙,也称脱节龙灯。由于它的道具有的是用绸缎包蒙起来的,所以又叫缎龙,是调龙灯中的一种形式,一般活跃在喜庆节日和庙会活动中。段龙舞不只是成人的专利,少儿舞蹈其实也能尝试,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将段龙道具的尺寸按比例缩小,再用金色亮片装饰,这时道具就显得精巧玲珑。当孩子们拿它可以轻松走出许多队形,舞弄之时,绸布飘动,段段相连。随着绸带的飘动,龙体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宛若一条龙在腾云驾雾,若隐若现一般。还可以在龙身上装上电珠,将舞台光熄灭,灯光闪闪,犹如流星一串,非常好看。

又如流行于利港镇的《九狮舞》中有九只狮子,演员每人手执一只狮子,它有特定的基本动作,例如滚狮、行狮、游狮、舞狮等。每一套动作都有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对演员的肢体协调性要求极高。有些动作里面还糅合了一些杂技动作,把那些基本动作有机而巧妙地组织起来,按照不同的情节构图来表演。这一题材比较适合有武术基础的孩子们,如狮子的奔跑、跳跃、翻滚、造型等,可以由孩子武术动作中的手翻、走前后桥、空翻等表现,而“神”则可以通过孩子们模仿狮子的各种外在形体动作所体现出的狮子的内在神韵,如狮子的喜、怒、哀、乐、惊、怕、疑……

还有灵动的河蚌、唯美的荡湖船、俊朗的青狮白象……这些动物形象都是孩子的喜爱,其丰富多样的形象成就了挖掘少儿舞蹈题材的源泉。

二、发展江阴民间舞蹈的动作动机,运用于校园舞蹈编排

解决舞蹈编排的首要问题是动作动机。动作动机,是舞蹈动作的来源,舞蹈创作的基础就是出动作,也就是要解决动作呈现的问题。动作的出现既要合情合理,又要与众不同就很难了,所以动作动机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把江阴民间舞蹈改编成少儿舞蹈也首先要解决动作动机。纵观江阴的各种民间舞蹈,不难發现,许多舞蹈的韵律和风格来自本地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河蚌舞流传在江阴农村各地,尤以周庄长寿、江阴要塞地区为盛行。过去是庙会、灯会上演出的,后来经过改编、丰满,在节庆活动和广场文艺中演出。过去一般在庙会和灯会上表演,庙会时间在菩萨生日、“老爷”出会的日子。灯会一般在元宵节。现代表演河蚌舞已不拘时间,只要有群众文艺演出的场合就可进行表演。表演形式是男女双人舞,由蚌姑娘和丑角表演。自始至终以小丑挑逗嬉耍蚌姑娘为主线,而蚌姑娘则按舞蹈的进展三次把丑角的脚、手、头夹住然后再放开,如此循环反复直到结束。该舞蹈比较随意轻松,具有调情的色彩,表演时风趣、幽然,常让人捧腹大笑,较受观众欢迎。河蚌舞的舞蹈动作由两人配合互动。小丑手拿折扇,不断转动着伸向蚌壳边抖动,逗引蚌姑娘开壳,脚下不停地走小步,身体边上下颤动边左倾右倒前倾后仰。蚌姑娘则将蚌壳时张时合,身体时站时蹲,时仰时俯或躺地。站立时小踏步,身体上下颤动,走动时用“圆场步”。源于此,少儿舞蹈《碧波银珠》诞生了:扇动的剔透的淡绿色蚌壳,配合圆润的圆场步,如蚌精灵在水中游走。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所以从传统的蚌壳舞中,我们的舞蹈让孩子最后脱离蚌壳演变成一颗颗闪光的珍珠,把蚌舞的动作揉进印度舞的风格:芭叶掌、摆动胯、三道弯,时而粒粒跳动,时而成串滚动,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个蚌精灵。

三、挖掘非遗文化对学生产生的深远意义,秉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间舞蹈作为非遗的重要部分,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这一方水土的民族精神的缩影。他们拥有内容丰富的有形内涵,又兼备了种种无形内涵,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层层积淀,是一个个高度浓缩的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他们肩负着凝聚民族智慧,引领文化继承的历史使命。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舞蹈就是为了走进舞蹈所展现出来的人文因素,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民间舞蹈艺术特色鲜明,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传承发展。然而随着老艺人的离去,民舞队伍逐年缩小,民间舞蹈少有年轻人接续,面临着传承人缺乏的状态。将之改编成适合儿童表演的舞蹈正是为了将这些非遗文化源远流长,使江阴的民族舞蹈后继有人。

“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化,对此我们创作者必须对民族舞蹈以新意识、新观念出现,拓宽视野,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让孩子的身心、情感在民间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 让美在孩子们的身体流淌。

猜你喜欢
少儿舞蹈整合
少儿舞蹈编排中创新问题的探讨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
论美育与素质教育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排与训练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