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的演奏技法

2015-05-30 13:47姜璇
北方音乐 2015年20期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八度音程

姜璇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Lynch Tchaikovsky)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作曲家。这部作品共由三个乐章组成,其中的许多优美曲调都是柴可夫斯基在民间搜集来的,充分体现出他在遵循古典浪漫主义风格的同时,很好的融入了民族风格。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演奏技法;《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

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所有钢琴作品中技巧最为高超的一首,它一直活跃在世界的各个舞台上,许多钢琴家将它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一些权威的国际钢琴大赛也将它列为比赛曲目。笔者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演奏及多次登台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技巧难点。

第一节 柱式和弦织体演奏

第一乐章的引子,钢琴作为乐队主奏主题的伴奏,双手以“ff”力度的雄伟柱式和弦,音域由低至高演奏出和谐稳定的饱满气势。演奏这类和弦时,需要声音有共鸣有穿透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时要放松整个肩膀及手臂,双手的骨架要支撑住,手指在触键的瞬间,运用手腕的带动,向里推,触键完成后手臂立即放松,由手腕自然向身体两侧带起,准备下一和弦的演奏。在练习好单个和弦的正确触键后,还要注意以每一小节的三组和弦音为单位,突出左手根音与右手小指高音旋律线条,要有由低至高的乐句走向。

第一乐章第24小节开始,钢琴与乐队的主次位置互换,由钢琴演奏出带附点的柱式和弦式的旋律主题,这就要求在演奏时,除了遵循上述单个和弦的演奏方法,还要注意附点16分长音符与64分短音符之间的主次,声音要演奏的有倾向性。

而在第60小节开始,则是一大段带有附点式的柱式和弦,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个体力与耐力的挑战,不仅要演奏的清晰有力,还要有小指旋律线条的音乐走向。在练习时只有花大量时间慢速练习,逐渐提高速度,才是演奏好此段和弦的关键。

第二节 八度音程的演奏

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中,作曲家运用了许多快速八度音程演奏的技巧,要求演奏者手指的精准度,声音的饱满度与体力的持久度这三者相结合,缺一不可。笔者通过整理练习,将这部作品中所出现的快速八度音程演奏归纳为两大类,分别进行诠释。

一、同向的八度音程演奏

这部作品中,共出现了四段同向八度音程的演奏片段,每一个片段都是以连接过度的材料出现的,要求演奏者以快速清晰,情绪饱满的声音演奏出。可在实际练习中发现,每个片段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节,却对演奏者形成巨大地挑战。笔者认为,首先,手型骨架要稳定,大拇指和小拇指的骨架尤其坚定。手掌及腕部的肌肉紧张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分的放松与紧张都是不可取的,弹奏时手腕与手掌基本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巧妙应用手臂的自重弹奏连续性八度,形成一种惯性从而减弱技术难度;而对于精准度方面,需固定住八度手型的骨架,注意力放在双手大拇指处,“眼神敏捷”与手臂肌肉的记忆功能相结合来完成这一技术难题。

第一乐章中,首次出现的这一同向连续八度音程在保持速度、力度与耐力的同时,横向音域的跨度较大,精准度是较难达标的一大难题。

第三乐章中,快速饱满的八度音程演奏可运用些“自由伸缩的速度”来减轻这一难度技巧,每到一“声音转折”处,着重且稍抻长速度的处理方式,既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又使演奏者得到了调整。

二、左右手交替进行的八度音程演奏

这部作品共有三段左右手交替进行的八度音程演奏片段,一乐章中的两段,由p到ff的力度跨度,使得音响效果如海浪般滚滚袭来;三乐章结尾处,钢琴与乐队共同将辉煌的音乐推向顶点。演奏中,左右手交替时速度与力度的均匀并突出节奏韵律是这一技术的难点。

第三节 快速律动的演奏

在多的钢琴技巧中,快速律动演奏的技巧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对大部分演奏者来说,这项考验手指灵活性与独立性的演奏技巧算不上什么难题。但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所运用的快速律动的技巧,却成为对演奏者不小的考验,这部作品所涉及到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双手同向律动的快速演奏

作品第三乐章中的大篇幅的双手同向快速律动,以及第二乐章中钢琴以作为乐队的陪衬而出现的轻盈快速的同向律动,成为演奏者较为头疼的难题。这两部分要求演奏时声音清晰,有颗粒性,音乐强拍中有如“波浪”般滚滚的律动感觉以及与乐队紧密无缝的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慢速以及变换多种节奏方式的练习,充分体会手指的独立性及声音的颗粒性;逐渐加速时,注意手掌放松,在音符“转折”处多加运用手腕的带动,手指尽量贴键演奏,尽量避免手腕的上下晃动。要非常熟悉乐队的旋律,合奏时,注意乐队与钢琴相同与不同的乐句走向,利用声音的强弱变化来填补乐队空拍时的声音空白。

二、装饰性小音符的快速律动演奏

作者运用密集的小音符制造出音乐上或是朦胧,或是轰鸣的音效,正确诠释出作者的情感,达到作品本身的音乐效果却也不易。

如第一乐章第40小节开始5组琶音式64分小音符的演奏,双手形成六度向上的快速律动,练习时首先要固定指法,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避免丢音及刮碰错音;以每组的第一个音为起点,以渐强的处理方式一气呵成,每组最后一音不要按死,而是潇洒的扬出去,产生“余音绕梁”的音效。

综上所述,为笔者在反复练习与多次实践演出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会对即将接触这部作品的学者有所帮助。但对于钢琴演奏技巧的练习总是因人而异,所以在钻研过程中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演奏方法,才是我们研究钢琴演奏技法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樊慰慈: 《飞跃高加索的琴韵—俄罗斯钢琴演奏乐派的历史传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年第一版.

[2]毛宇宽:《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6 月.

[3]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9月.

期刊:

[1]陈卉(2011).《传统与超越——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协奏曲中的民族性探析》.《文化艺术》2011年第05期 .

[2]廖西林(2010).《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探析》.《艺术教育》201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柴可夫斯基八度音程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