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小组建设

2015-05-30 12:08赵珊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赵珊

摘要: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构建“探究性学习小组”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协作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学到了真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建设

小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知识的过程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求知的积极态度,呈现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让学生能够在发现和寻求知识中发展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将探究性学习方式融入到小组学习中,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发挥小组探究优势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的地位。从探究性学习小组建设的基础——学生来看,这种学习方式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处于重要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喜爱交流,具有强烈的合作需要。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建设包括了对小组的管理和评价,有效的管理和恰当的评价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 建立有效探究小组,经历真实探究过程

(一)小组探究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建立小组,诱发探究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前提,而合作意识的体现就是建立一个探究性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要建立在对全班同学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因素,进行均衡合理的搭配,使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接近一致。这样搭配的好处是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针对这类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不强、注意力持久度差等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在小组中帮助学生适应语文课堂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座位,把四个学生的座位凑在一起,从空间上就有一种“一个小家”的感觉。同时组员的搭配也综合了男女、性格、成绩等多方面的因素,达到了男女搭配、动静结合、以优带差的效果。我是小组中的一员,个人的行为都决定着小组的荣辱,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的小组意识。

2、创设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语文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小组的成员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语文学得好的同学无外乎语感和情感丰富的学生。语文课堂上的探究学习也要围绕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的目标,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欲提高学习小组的探究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准确而巧妙的。“准确”意在对学习重难点的把握。“巧妙”意在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学生本身水平的基础上要体现拔节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有义务为学生创设一种可有效的语言实践情景,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力求探究内容有效。小组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思,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开展竞赛,激活探究潜力

探究小组的维持,特别是低年级的小组特别需要一种激励的机制。为了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意识,评价的方式必须涉及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如在小组初建时,评鉴的重点在小组的组织能力上,如交流时的秩序,交流时每个成员的状态等。另外小组成员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时的倾听习惯也影响着小组的整体评价。探究学习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选,一个小组里只有每个同学表现都很出色,才能奖给他们一颗五角星。评选可以每节课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也可以每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拿星最多小组可以要求教师帮助其完成一个心愿。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的同时也是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肯定,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肯定他们的成绩。这样一来,每一个成员都会为小组争得更多的荣誉而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小組探究学习的关键——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无论是合作还是探究的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学生独立的思考。探究学习不能成为懒学生的温床,而应该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要想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1、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和谐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全面渗透情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支持学习行动,真正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胆大心细”,即细心找准学生的起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学生已知的尽量少教或不教,学生能做的不包办代替,学生会讲的把舞台留给学生.....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真正体会到主动参与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2、自学思考,激励自主探索尝试

语文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即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领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探究性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营造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的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创造条件。

3、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有疑就有思考,思维就会碰撞,知识就会在不断的“质疑——探究——再质疑——再探究”的过程中不断被吸收、更新。因此“质疑”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己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其价值可能胜过于解决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敢问、善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明确教师课堂定位,有效调控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小组的效果的好坏跟老师对小组的调控是分不开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老师的作用。恰恰相反,调控小组更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教师需要具备更加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并参与到小组探究中,这是其一。其二,探究活动的设计也是掌握在教师手中最关键的因素。特别要避免探究活动的随意性、无效性,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首先,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联系课标要求,准确把握课堂重点,在充分了解学生起点的基础上设计探究问题。其次,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环节,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中去,规范学生交流合作的秩序,传授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组织有序的汇报方式。再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倾听的习惯,要避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坏习惯,要从其他小组的探究结果中发掘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在关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要点面同步进行。特别关注后进的学生,帮助他找到困難点,并在组内安排小老师一对一帮助,既避免先进学生无所事事,也能及时帮助后进生查缺补漏。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调整小组成员,不断对小组成员的学习和组织进行反思。

四、制定合理评价机制,引导反思探究行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的评价制度非常重要。好的评价制度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恰当的、合理的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小组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合理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加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及集体荣誉感。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得到这些结果的及其间经历,如他们是如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始探究的,在探究过程中收集、处理知识的能力如何,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兴趣、责任感、创造性与探究精神等等。评价机制的制定还应遵循以下规律:(1)以过程评价为主,重点关注学生探究意识的进步情况,不要过份看重结果。各种考试成绩只能做为参考与目标,但不要做为小组优劣的重要依据。否则各小组都会嫌弃后进生为本组拖后腿。(2)要以模糊评价、等级评价为主,不要长期进行精确的量化评比。评价也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制造等级。(3)评价要做到制度化、长期化,要真正培养学生对小组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做样子、走过场,否则学生兴奋期一旦过去,其学习兴趣就显著消退。(4)评价要关注学生各个侧面的发展变化,即对一个时间段学生在课堂小组学习中的探究性表现进行不断地比较,借此判断学生在该领域的成长和进步,尚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理念与小学语文小组学习方式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是整体而又强调个性的。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探究与学习、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3] 俞峰.试论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J].教学月刊,2006,(2).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