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春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若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独立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其受益终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每位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大部分的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已经经过了启蒙学习,在家接受家长及长辈的看护和教育,在幼儿园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已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也有部分孩子没有被送至正规幼儿园进行教育,而是被送至私人托儿所进行看护,学习习惯比较随意、松散。对此,语文教师需意识到孩子在入学前存在的学习习惯上的差异,了解孩子具体的学习习惯养成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办法改变习惯差异,达到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之上,语文教师还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教师是家长,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但不少家长并未意识这一问题,没有正确利用自己一言一行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古今中外,有不少例子充分体现了家长正面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孩子起到积极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注意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自觉加强自我修养,并参与到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中,以正面的形象给予孩子引导,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双重教育。
2.积极引导养成良好的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上新课之前提前阅读需要学习的内容,课前提问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概括总结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将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标注出来,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课,解决心中的疑问,若是教师没有提到的问题可以举手提出。令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慢慢学会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带着目标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2)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时,准备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将阅读时遇到的特别的词句和优美的或有深意的段落标出来,喜欢的可以摘抄下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并将阅读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此外在课内外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指出身边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让学生拓宽视野,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丰富其情感,使其思维敏捷,在语文写作时能够有丰富的素材和活跃的思维。
(3)独立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不光是质疑学习内容也包括质疑教师,教师并不代表完全正确,同样也会犯错。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其学会解决问题,才能养成独立的语文学习习惯。工具书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老师,通过工具书能够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其操作能力。当学生遇到生词生字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使用工具书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通过教师获取答案,养成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通过工具书寻找答案,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增强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实际上更多的还是靠个人,因而独立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
(4)复习整理习惯。古人常说温故知新,可见复习与整理的重要性。复习与整理能够增强记忆,多整理所学的知识会了解到知识的连续性,从而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每天完成作业后,花小部分时间对今天学习过的知识简要地回忆一遍,整理出重点与难点,定期地将这些重点难点反复拿出来阅读,多做总结。
3.养成良好的心态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半途而废,或是敷衍、反复等,让情绪控制了自己的行为。对此,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己监督自己,轻易地原谅自己就会走弯路,不能让情绪控制自己,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调整方向,有问题时自己解决才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写字潦草时自己纠正;注意力被分散了应及时集中精力;善于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循序渐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制订学习目标,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习惯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需鼓励小学生坚持到底。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有顽强的意志,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相应的习惯养成计划。以古今中外名人事迹为借鉴,坚定意志,学习先人的学习方法,补充、完善自己的方法,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对比,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取他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完善自我学习方法。
小学生正处在养成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最佳年龄,教师与家长需注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是为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其人生前进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中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