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梅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无到有,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合作学习”的种种不足与别扭,令人产生许多困惑与不解.要使这一学习方式真正发挥作用,笔者认为:首先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应适度规范合作学习的实施模式,使之有理有序;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好方式.
【关键词】 合作学习;契机;模式;习惯
一、找准合作契机,准确把握时机
1. 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时
案例1:在探索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概率时,需要进行许多次的试验,仅靠一个人那要花费很多时间,此时可开展合作学习完成.分别安排掷硬币、记录数据、统计数据、发言汇报等多项工作,并且轮流试验的各项内容,达到共同完成这一实验的目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及与他人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体会到合作的成效.
2. 辨析易混概念时
案例2: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生探索“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因为存在“两边夹角”、 “两边一对角”两种不同的情况,看似相似的条件,其结果却一个是公理,一个是假命题.如果告诉学生结果,以后势必会出现“边边角定理” 之错误,如果直接让学生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寻出错例,就会有效降低发生错误的概率,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将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弥补了自主探索的不足.
二、规范合作模式,关注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可以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展示结果、交流探讨—科学评价、鼓励创新”为主要环节展开,下面以《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实录为例谈谈合作学习实施的各个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除了创设外在的环境和氛围,还必须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悬念情境,以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师:请看,装修工人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成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b平行?
许多同学陷入了沉思,一个小小的悬念就将平静的课堂激起思维的浪花.学生兴趣浓厚,迫切想了解什么条件下两直线会平行.
2. 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再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讨论,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必要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和指导学生合作.
师:在什么情况下两直线会平行呢?让我们动手来做一个游戏.
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操作探究题:三根木条相交成∠1、∠2、∠3,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观察∠2的变化及与∠1的大小关系,你发现木条a与木条b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变化?木条a与木条b何时平行?通过操作你还发现了什么?
问题提出后学生认真操作,转动木条a,有的同学则先量出∠1的大小后开始转动木条,并在不同的过程中观察∠2的变化,比较∠1与∠2的大小关系.他们边操作、边思考、边猜想、边讨论.在边量边记的探究过程中,他们有的紧缩眉头,有的脸带微笑,不时流露出他们在获知过程中的不同心情.
3. 展示结果,交流探讨
此时,各小组情绪高涨,急于想将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与方法公之于众并期盼得到认可.大部分同学发现当∠1、∠2的度数相等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
师:改变∠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你能发现什么?
对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同学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人对∠1取不同的值(如∠1分别取30度、45度、60度、120度等),进行操作探究,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发现结论.几分钟后,小组开始讨论.同学们议论纷纷,转动木条演示着,兴奋地述说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经过操作、观察、猜想、归纳、讨论后,大家发现了许多结论.如:当∠1与∠2的度数相等时,两直线平行;木条a与木条b都与木条c垂直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等.众人一致认为与∠1的度数变化无关,结果都是一样的.
通过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后,学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结论.由小组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或个人所发现的结论.在此众人表述不一,或通过动手操作演示,或向全班同学讲述了从不同角度发现的结果及探究过程,讲得生动活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鼓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与鼓励,补充或修正.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把重点放在小组总成绩的认可与肯定上,努力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生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只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积极创建合作学习的环境,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