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教学法,演绎精彩课堂

2015-05-30 07:25陈太中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太中

【摘要】 数学课堂本来是枯燥的、乏味的,要把数学课上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让学生听得着迷,甚至都不愿意下课,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追求. 要想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精彩,教师可以采取活动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活动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常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老师教的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无精打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学数学有畏难情绪. 其实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其实教师可以教的多姿多彩,学生也可以学的激情澎湃,只不过是看教者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了. 下面就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谈起.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选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处理好以下3种关系.

1. “教”与“学”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建构知识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会思想、会创造.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从侧面印证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合理的、恰当的.

2. 教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上课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它的结论,还要让他知其所以然. 不仅要学会运用它,还要逐步懂得探求它.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选择一些具有思辨性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智力.

3. 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的关系

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是主体,教学方法是载体,所以,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好本节课的教材是什么内容、教学任务是什么. 只有弄明白了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才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法的实施

1. 用故事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不激发孩子兴趣就妄图讲课的教师好比打铁的师傅在打冷的铁. 由此可见,导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导课方式更为重要.

如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笔者用“猴王分桃”的故事法进行导课,故事是这样的:“花果山上风景秀丽,盛产桃子. 一天,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 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小猴吃. 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大王,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我给你60个桃子,你平均分给30个小猴子,这下可以了吧. 小猴子还不满足,又试探性的说:‘大王,能再多给点儿吗?猴王一抓脑袋,慷慨地说:‘那就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个小猴子吃,这下你满意了吧?此时,小猴开心地笑了,猴王也会心的笑了. ”

听完故事,班上的很多同学也都情不自禁的笑了. 此时,教师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说,谁的笑才是聪明的笑. 为什么?”当故事讲完,问题提出以后,大部分学生陷入了深思. 只有灵活的导课方式,才能更好地抓住教学契机,才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去思考商不变的规律.

2. 用表演为载体,增加学习兴趣

课堂是双向的师生活动,教师一定要摆好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是正确的教学方式. 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笔者常常采用表演活动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

如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平移与旋转》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漂亮的游乐园,里面有各种项目,如:急流勇退、波浪飞椅、弹射塔、滑翔索道等,当看到这些好玩的项目时,学生的兴趣大增,此时,笔者说:“咱们现在可以随着音乐到游乐园区参观,我们可以试着用自己的动作把你喜欢的活动项目表演出来. ”

当学生看完录像后,笔者开始和学生交流:“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项目,你们能按他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吗?”在老师与学生引导的过程中,学生把这些项目分出了两类:旋转类和平移类. 通过这个表演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 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什么是平移和旋转,为下面的活动打基础.

接下来,笔者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学生按口令来移动: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在平移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身的形状,最后学生会发现,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形状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再出一道有趣的题目: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你能做到吗?

学生们听完后,都跃跃欲试,但是教师又提出表演活动的要求:先思考小汽车是平移还是旋转,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并把移动的过程记下来.

当明确要求后,学生们纷纷拿起自己手中的橡皮或小刀当作小汽车来模拟行走路线,从而进一步感受平移的方向变化.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与交流…….

这个案例只是一节课中的一个片段,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就是通过表演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的知识. 在数学课堂上,表演一来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通过亲自参与学生能更好的感受知识的深度,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更突出. 实际上,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致高,课堂才能高潮迭起,可以说,“演”不但能“演”出乐趣,还能“演”出效果,这样的活动教学方式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需要与选择.

3. 以竞赛为依托,巩固学习兴趣

竞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在竞赛面前都渴望表现自己,这也符合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适当的数学竞赛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执教苏教版数学三年级《求平均数》这一课时. 一上课,笔者就说:这节课我们要开展一次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胜利,但是一节课就40分钟,要是每名同学都拍,时间不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会儿,一个小学生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分组,然后找代表上场拍球. 比赛开始,每队派出3名学生,每个人拍10秒,请学生当裁判,并把拍球的个数记录在黑板上.

每个队都全力以赴,最后统计结果,甲队拍了12、14、15个,乙队拍了8、13、14个,加完总数后,老师宣布甲队拍了41个,乙队拍了35个,所以获胜方是甲队. 当结果出来后,乙队的同学特别失望,老师便要求加入,甲队的学生也同意了,时间停止,教师拍了12个,此时乙队欢呼起来了,但是甲队不高兴了. 接着老师问,“你们真的没有其他的想法”?不一会甲队的学生说,“我们参赛的人只有3个,但是乙队有4个,当然拍球的个数比我们多,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是啊,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的水平吗”?此时,教师把问题再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再去思考. 这时候,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了冲突,为了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平均数”这一概念. 但是,怎样求“平均数”呢?教师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的打开了思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游戏竞赛入手,让学生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求平均数的时候,教师依然可以用比赛的方法来进行,比如比一比谁计算的又对又快,这样既推进学习的深入,又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并且灵活的运用竞赛式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习,以演绎精彩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吴雪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07).

[2]吴正宪.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3]孙志毅.学学名师那些事儿[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02.

[4]胡长青.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园地,2011(03).

[5]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04).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