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岭
摘 要:德育管理就是依据具体德育目标,通过实际决策、计划以及控制、组织与指导,充分利用德育所含的各个要素,达到育人目标的一种学校管理活动。德育管理属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根据国家以及党所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具体基本规律以及思想品德具体形成规律,对德育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相应德育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让德育组织一直保持最佳机能状态。本文主要对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校内外学生思想道德具体教育网络,尽量做好道德教育工作。[1]这对培育有文化、有理想以及有道德的社会建设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可是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道德管理中的问题
1.德育目标太抽象
大部分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和德育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实际教学中,比较重视智育而忽视道德教育,有些教师甚至觉得,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形式,不存在实际意义;同时认为对于社会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思想道德教育是没有作用的。在教育过程中追求表面化以及任务化,产生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采取哪里出问题治哪里的方法。
2.德育内容比较缺乏科学性
德育内容所具有的科学性就是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容易被学生内化以及实践。各个时期的具体德育内容具有差异性,德育内容应该和主流社会精神一致。[2]可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大部分只是照搬以前的内容,将养成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全部内容,缺乏创新时代精神,具体表现在学校受教者所具有的主体性以及师生关系所具有的单向性。该道德教育缺乏平等性,所以必然会使教学效率低下。
3.德育方法比较倾向于“成人化”
很多小学的德育内容比较假、空、大,未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所以成人化倾向非常严重,教师口头教育比较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抽象,德育内容小学生很难接受,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差。除此之外,德育内容比较空洞,不具针对性以及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
4.网络文化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在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尽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教学手段以及新技术和条件,可是同时也使德育工作更加困难。网络给德育以及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所采取的具体对策
1.建立全考核制度,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并没有解决好应试教育往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转化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校领导都认为智育属于硬指标,而德育属于软指标,所以比较忽视德育工作。虽然智育以及德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就是促进校园学生身心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侧重的。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方面的觉悟,使学生可以判断是非美丑,明辨善恶,具备优良道德。
2.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让德育渗透进别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里面
新课标里面明确要求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之所以进行新课改,就是为了培育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给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效结合一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感情状态和具体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所以,应该重视学科课堂教学这一德育渠道,对其他学科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在别的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将学科课堂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各科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特点,于备课以及上课过程中,将教材德育内涵挖掘出来,有效结合教材知识以及德育内容。
3.合理处理网络信息给德育带来的影响问题
在网络信息发展迅猛的今天,小学生必然会接触到网络文化。网络属于双刃剑,可以给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可是也会对学生思维方式以及道德行为造成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学校应该对上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合理的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管理措施应该到位,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以及应用网络技术。
对学校来说,德育工作属于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艺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勇敢地面对挑战,对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不断的探索。这样才可以让学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地发展,培养出思想品质、综合素质、价值观和时代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相适应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房秀忠.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探讨[J].科学导报,2013(13).
[2]谢育红.小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讨,引进社会教育资源[J].新课程(小学),2014(07).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