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年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状态,从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型的初始条件入手,进一步延伸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方式转型的外部动因,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目标定位,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对经营方式转型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型;金融行业;实施途径
前言
自2008年9月份由美国华尔街爆发出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创。中国金融业虽然在这场波及范围广、杀伤力大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崭露头角、一枝独秀,经受住了大萧条形势的严峻考验,但是展望后危机时代的发展道路,中国金融行业的运作体系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会更为复杂多变,金融领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存在的几率也会有所提高。因此,面对全球金融业竞争格局的不断调整和经营环境的重大改变,中国商业银行业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型是处在经济稳定发展期的重大改革战略课题。
一、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发展模式的简述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在资金约束的大环境下,以追求当前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银行内部风险资产的占有比重提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资金的约束和紧缩,只要存在足够的存款,就可以进行贷款业务来发放贷款,不会受到银行资本的约束;第二,国家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要求比较严格,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是直接指定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是不允许出现浮动和调整,贷款利率允许进行上调和下调,但是下调幅度不允许超过规定的幅度标准,因此银行的利差基本上是保持稳定、不变或者变化小的;第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的差额,即利差收入,通过利差获得收入的占有比例非常大,而非利差收入在银行总体收入的比重上占有极小的份额;第四,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考核是以当期利润最大化和不良资产率为核心的考核标准,银行在收益衡量上没有充分的除去风险因素的影响;第五,由于企业在进行融资贷款时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银行进行信贷交易,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可供选择的其他融资方式较少,导致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处于卖方地位;第六,银行市场结构呈现寡头垄断的特点,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很高,竞争不充分且同质化的特征比较明显[1]。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机和原因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下,利差收入相对稳定,给企业或者个人办理贷款业务的渠道也比较畅通,同时我国政策对商业银行没有实行资本约束,所以商业银行只要尽可能提高实现吸收存款的数目、提高存贷款比例,就可以更快的进行贷款业务,发放更多的贷款,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商业银行正常的贷款业务在向不良贷款演变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停滞现象,贷款的增长率和不良贷款率相比明显低于后者,这样在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下,绩效考核机制能进一步强化“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
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与调整和利率市场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金融脱媒的现象也越来越显著,以网络金融和移动金融为例的新兴金融业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并且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中介的地位慢慢在相对降低。所以面对全球金融业竞争格局的不断调整和经营环境的重大改变,中国商业银行业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型是处在经济稳定发展期的重大改革课题和重要的战略部署[2]。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目标定位
从国际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两大类,一种是英国模式,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进行融通短期的商业资金,其具有房贷期限较短、流动性较高的特点;另一种是德国式,其进行的业务是综合式的,商业银行不仅能够融通短期的商业资金,还可以对长期固定资本进行融通流转,从事的是投资银行业务。相对来说,中国实行的分业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是指对金融机构包括的所有业务范围进行某种一定程度上的“分业”管制。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根本目标,就是构建集约化经营的现代金融企业。以精细化经营方式为基准,进一步强化银行业务结构和业务质量,吸引高端客户形成高级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进而增强银行的融资能力和信贷能力,提高银行的利润空间。对外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紧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这只大手的推动下,主动适应国际间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国外银行的发展模式,了解国际交流的程序才能更加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外业务的质量,才能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服务,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综合竞争力和业务水平。对内而言,调整经营战略能有助于现有业务结构进行改革,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要求,力求做到高效益、大规模、高质量的均衡发展,在以保持收益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利润与银行收益共同增长的良好态势,从而减少了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财富稳步增长,进而推动我国金融行业能持续性发展[3]。
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实施途径
在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中,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首先对发展理念进行转变,推翻传统思想,学习先进的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奠定现代商业银行整体建设的基石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完成,比如建立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调整并优化经营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和强化应对风险机制等,从而形成现代商业银行建设体系的整体框架,逐步实现商业银行逐步转型。
(一)理念转型——全面转变经营方式理念
行动的前提是理念的形成。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经营转型,需要进行理念上的转变。从粗放式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由于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多为低端客户和低端业务,在国际经济不断激烈的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趋于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化的发展潮流,并且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行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水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向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增加经济衡量标尺作用,每笔交易、每一客户都要进行后续跟踪,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层层分解,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和盈利能力[4]。
(二)业务转型——强化经营业务结构调整
注重以传统业务向综合服务业务转变,其具体内容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汇款等基本业务,提高满足大众化的需求,以客户需要的资金管理结构为中心进行层次性的变化,进而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合理化和专业化,同时要进行投行业务和传统批发业务的互动联合,进而形成一套具有标准规范准则的业务流程模式。转变业务的同时,也要对客户结构进行调整,对客户结构进行规模分类,并实行不同的服务手段。
进一步细化客户目标市场,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将客户分为潜力客户、中级客户、高端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以价格机制为标准,对每一等级的客户都进行递进式的发展模式,探索最后发展为私人银行客户的方法。在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上也要进行优化,自古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是来源于存贷利差,和国外品均水平相比,利差收入占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比重过于高了,所以商业银行要对中间业务大力推广,完善各自银行的理财产品,形成自由招牌,并且加强对中间业务营销服务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是综合营销和交叉营销共同发展,进而提高银行产品的宣传度和覆盖度,提升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率。
(三)流程转型——建设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目的是为了建立扁平化、业务线的组织架构。在合理把握各个企业的生产流程、再造幅度和深度的基础上,要稳步推进客户的后续业务,进而实现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达成和管理流程的改造,实现由“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变。
(四)管理转型——全面加强风险内控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国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来说,差距最为明显的就是在管理上,而管理这一大模块中,对于风险内控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做的是较差的。所以,中国银行在进行财务重组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管理下达了严格的规范制度,要求在发展业务、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业务发展的风险防范和协调性。在信用风险上,建立健全严厉的审批制度,以风险成本管理为第一步,增强银行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推广实行关联企业信贷管理责任制,能大大提高信贷信用的审查,严防整体性和连带性的风险威胁。同时紧跟国家财政部下达的宏观调控政策,转进各行各业的产业导向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调整信贷企业的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强化信贷流程的整体检测,保证透明度和公正性。完善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和市场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改进监察制度,提高银行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五)分配转型——提升资源合理配置效率
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才能实现财富收益最大化。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是把有限的资源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到最合理的业务领域,从而创造最高价值回报。首先,要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人员分配上面就产生结构性失调的状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银行人员的总量过剩,但局部缺手。要随着国家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和银行自身发展情况进行适当的人员调动,当银行资金短缺时,信贷业务会大大减少,因此平时负责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就闲置下来,这是就可以分配到其他业务领域上,调整银行经营现状。
其次,要对内部资金配置效率进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推行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通过内部资金的调度、分配直到使用的过程都要进行跟踪评价,实行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分机构的效益考核,构造科学的定位体系,通过制定符合整个银行经营发展目标的内部资金配置体系来对内部资金进行价格转移,传导经营战略的意图,进而影响分支机构的经营行为[5]。
五、结论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已经岌岌可危,进行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经营转型不仅能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更是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更为有利、干净、绿色的发展环境,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元庆.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金融论坛,2012,07:11-16.
[2]王婕.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研究文献述评——纪念中国加入WTO10周年[J].金融论坛,2013,12:3-16+2.
[3]易会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目标与实施途径[J].金融论坛,2012,09:16-22.
[4]上海市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动因、路径和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15,12:18-26+62.
[5]康珂,丁振辉.中国经济“新常态”与银行业改革对策——基于商业银行转型视角[J].海南金融,2015,04:21-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