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献策
笔者在听了很多随堂课、公开课、名师的课,慢慢体会到了一点细微的区别:名师的课,为什么会这么精彩呢?往往亮点在于学生;学生敢说,学生想说,学生会说,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说出精彩的讲解。有了这点微小的发现,我觉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就要从低年级抓起。
一、小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词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而“说”本身就是思维更深层次的思考,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核心,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主动来获得的,探究性学习也只有在学生主体充分参与之后才能顺利实现。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创设带有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完整规范表达,在宽松、平等、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真正体现学生参与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探究性的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不能简单由教师“教会”,而是必须通过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实践、体验和应用来“习得”。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数学课堂,更关注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研究,通过学生自发地深层次探索活动,来培养创新的情感,来学会创新的策略。要将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有机统一起来,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个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空间,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猜想、概括等探索性活动,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时的数学语言表
达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或位置关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设计某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教学解题任务;同时,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任务,并提供给学生信息记录表、传授学生使用这些资源的方法,让学生开始收集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建构起关于该数学知识的初步模型,再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最后选出每组中的后进生来表达自己组的观点,优等生补充观点,形成正确有效的知识认知。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在学习过程中调动积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当在教学二下表内除法一这单元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时,当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以后,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每次会说的总是几个优等生。深思几天后,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非常有效,一个人会说,可以变成四个人会说,就当一节课3个学生举手表达就可以变成12个学生能可以表达。而后我在备课时,如果可以用小组合作去解决的问题,采用之,过了不久慢慢发现学生真得变得会说点了。
三、自主探究教学方式对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时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表达错误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常见的表达错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曲解题意导致的表达错误、不理解数量关系导致表达错误、回顾与反思导致的表达错误。”曲解题意导致的表达错误。理解题目题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在低端的解决问题中就是知道了什么?这是解答数学解决问题的基础工作,但常常被学生所忽视。很多学生在匆匆读完题目后就开始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实际上对题目中的问题、涉及的概念、相关的关键词的理解等关键信息,都不是很了解,解题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如下例: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一些学生根本没看到至少,也有些没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就马上动笔:22÷4=5……2就马上表达需要5条船。最后,回顾与反思导致也表达错误。为了保证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在计算出答案后,还需要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检验和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解题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由于不重视回顾反思而出现错误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教学解题能力时,要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反思、善于验算的好习惯,确保整个解题过程的完整、严谨。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须要给予学生适时点拨或指导,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首先,重视数学知识的直接指导。使学生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包括正确认识自己对各种数学问题类型与难度的解题信心、思维倾向,使学生能对自我选择的解题策略的效果作出判断。只有学生想得正确了,学生才能表达正确。如下例所示:例2:一个面包3元,10元钱可以买几个面包?分析:由于本题是学生学习了进一法后出现第一次接触舍余法,学生也能知道是能买3个,但有个别起来表达就是9÷3=3(个),虽然答案正确,但总觉得表达不完整。可以追问:9是怎么来的?或者问谁有不一样的算式?只有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表达,才能理解为什么要用“舍余法”解决问题。只有教师通过这些一步步地反思问句,可以时刻提醒学生反思和回想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即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解决问题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与实践生活密切相联,还将直接影响以后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我们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