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必业
【摘要】本文对生成性课堂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构建生成性课堂的策略,对于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性课堂开始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生成性课堂更加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有效的进入学习过程,在不断学习与探究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摄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生成课堂有效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的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对于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对生成性课堂的解读
生成性课堂教学就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有效的发展.生成性课堂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全面提升整体学生的素养,应用于数学教育过程中,必定能力促进整体班级数学水平的全面发展.生成性课堂有以下特点:第一,生成性特点.生成性特点是生成性课堂的主要特点.课堂要以生成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前提展开活动,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生成,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学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实现学生间的有效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第二,互动性特点.生成课堂的互动性特点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收到启发和引导,有效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另外,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知识掌握情况相当的背景下,通过沟通,交流,互助,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通过互动方式实现班级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第三,动态性特点,生成课堂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与传统课堂形式不同,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教师不能墨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能够有效的遵循教学规律,迎合生成性课堂的需求,动态地开展教学活动,积极设置新问题,能够在动态变化中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1.预设课堂情境促进教学生成
在生成性课堂构建中,需要预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能够科学的揣测学生在课堂教学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学习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情景预设,有效的融合教学重点内容,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设计和调整.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前对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在教学“抛物线标准方程”时,情景预设应该是,引导学生先掌握抛物线的基本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根据抛物线的图像求解出标准方程.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提出三种建系方式,根据圆点设计的不同,分别是以F为原点,以O为原点,以K为原点进行方程设置.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三种方式进行预设,围绕学生的解题方式准备教案,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以O为原点建系才是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最佳方式.
2.构建变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生成
构建生成课堂,必须要能够根据课堂情境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下,生成性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变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情境的需要,推行变式教学,才能促进教学的生成性发展.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将变式教学应用于课堂中去,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地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解决这个题目:抛物线y2=x上两点A,B恰好为线段AB(AB=10)两端点,若该线段中点记为M点,问M点坐标为何值时,到y轴距离最短,并求出最短值.就可以通过变式教学模式构建生成性课堂.通过变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学生最终确立两种解题方式,第一種是设定并求取M的运动轨迹,后算出最值;第二种是充分考虑到抛物线定义及梯形中位线定理,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突破口求值.通过变式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学习,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3.开展弹性教学构建生成性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中,基本都是教师对课堂内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统一研究后,开展教学活动的,是教师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生成性课堂,也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是这种计划要更为全面,以有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境.生成性课堂是一种弹性课堂,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准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新情况等等,要能够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引导学生进展自主探究性活动,使教学过程更为丰富.生成性课堂,需要先进行教学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之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习题训练,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抽查,练习题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要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幂函数的有关内容时,生成性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探究,积极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问题,幂函数的定义域是否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一样,具有相同的定义域?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并鼓励学生举例证明得到结论:幂指数不同,定义域并不完全相同,应区别对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幂函数y=xn中,当n=0时,其表达式y=x0=1;定义域是什么?当x为任何非零实数时,函数的值情况怎样,图像是从哪个点,平行于哪个轴?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不断生发新问题,教师与学生合作解决新问题,进行课堂总结,通过师生有效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庆威.论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J].新课程学习(上)2014(06).
[2]周频.浅析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育导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