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聪
【摘要】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要打破教材的束缚,摒弃单纯教教材的教学误区,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实践,结合教材内容,大胆创新,让数学教材真正成为沟通师生知识交流、情感沟通的媒介,从而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习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综合素养,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形成和谐人格。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教材 教学尝试
新课程数学教材更加贴近教学实际,给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为教师走出“教教材”的误区落实“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创造了条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视教材为圣经,把生动、精彩的数学教学变成了单纯的传授教材知识的教学,学生掌握知识静态的数字与运算符号,感受不到数学的乐趣。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各种知识堆积于胸的人,而是具有不断创新和发展能力的人。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要走出对教材认识的误区,重新审视、开发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效地对教材开发、整合,教活教材,活用教材,使教材丰盈生动,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让学生学习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
一、教材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学习生动的数学教材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新课标还明确提出:“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一节的教学,要求通过三个例题:例1、113+59,例2、276+98,例3、165-97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本节的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学生连续进行枯燥的运算,会产生厌烦心理。如果把问题活化,融入于具体的情境之中,通过现实多彩的生活实际来揭示问题,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去年秋天,我们班在一个星期六到苹果园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一个小时内摘了一大堆苹果(课件展示一堆红艳的苹果)。果园管理人员要求同学们把苹果小心地装入苹果箱中,每箱100个。同学们分四组装苹果。结果,第一小组装了整一箱100个,第二小组装了不足一箱有76个,第三小组也装了不足一箱有98个,第四小组装了一箱100个(课件展示四箱苹果及数量),同学们计算一下摘了多少苹果”。学生经历不用简便方法的计算过程,为下一步简便计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感悟到在不断发现和探究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规律。
二、教材内容生动化,让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上例中,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四箱苹果,看这样是不是符合果园管理人员的要求,让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更加贴近实际,通过观察分析,学生总结出:“不符合果园管理人员的要求,现有两个多半箱,应凑成一整箱,而且能凑多少凑多少”。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如何凑一整箱,是把76个的凑成100,还是把98个的凑成100?”学生分析,很容易发现:从76个的苹果箱中取两个放入98个的苹果箱中,很容易凑成100。教师让学生观察取放的过程:标有76个的苹果箱变成76-2=74,标有98个的苹果箱变成98+2=100。再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四箱苹果分别是多少?现在变成了3个整箱加有74个苹果的一箱,教师通过观察让学生再计算苹果的个数,很容易得出结论:100+100+100+74=374,让学生与前边的计算相比较学生会发现这种方法太简便太有趣了。学生熟悉了改变的过程之后,让学生抽象出计算的数学模型,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100+100+76+98=276+98=100+100+(98+2)+(76-2)=300+74=374。教师再利用此情境完成例3的教学。“果园管理人员看到同学们劳动的认真仔细,让同学们带走97个苹果,做为同学们的奖励。同学们,你们看应当怎样拿呢?还剩多少个?”学生面对的是三整箱零74个,自然是取一整箱,再拿出3个放入装有74个苹果的箱子中,很顺利地完成了简便运算的实践操作。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这个过程用数学的方式写出来,学生很顺利地写出374-97=274+100-97=274+3=277。计算教学过程落实了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让数学充满无限生机。
三、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走进教材
单纯的计算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获得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利息》的教学,教材只是说明到银行存款,按现行的国家存款利率,根据本金存期计算利息,学生学习的只是数字、运算过程,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教材,则会让教材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我们的家长在勤劳致富路上个个是能手,谁计算过一年来你家的收入是多少?”学生有的说1.5万元、1.7万元、0.9万、3.2万等等,教师再引导:“这么多钱如果暂时不用,放在家里又不十分安全,怎么办呢?”学生自然想到银行,因为有的学生还亲自跟随父母到银行去存取款。教师再适时指导,可以到哪个银行去存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得到结论:存款可以到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所等,他们都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一的存款利率,到哪都可以存,到哪利率全一样。教师再展现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利率表:“走进哪一家银行、信用社或储蓄所,都会在醒目的位置看到利率表,这表明什么意思?”教师再把学生带入探索的情境之中,把存款利息的计算同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如果一万元钱,一次存定期五年,或者一次存定期一年到期后连本金带利息再存定期一年,如此五次,比较一下这两种存款方式的优略,学生通过计算利息的多少,学会合理理财,合理生财,同时也了解到到银行存款是对国家、个人都有利的事情,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良好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