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的精力最大,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文章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粗浅思考。
【关键词】阅读 兴趣 读书笔记
0.引言
论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阅读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中不仅考课内的文段,也考课外的文段,学生往往课内的能按教师新授时的传授要点做好题,而课外的却答不到点子,把握不住内容。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作一些粗浅思考。
1.当前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中考的压力,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但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学生们背负着非常大的学习压力,每天都陷入题山题海之中,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迫于中考的压力,各科老师每天都要布置很多的作业。星球六、星期天作业就更多了,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更别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了。多年来的中考,尤其是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区别招生,使得初中语文也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考试成绩成了检测学生优秀与否、能否上重点高中的唯一评价手段。家长、老师和学校一路直奔分数而去,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只能是中考成绩。造成的结果是,好好一篇有美感的文章,被肢解成一个个直观好记的知识点。就好比一束花,它由绿叶、枝条、鲜花构成,十分的美。现在强行把她肢解,花虽然还是花、叶还是叶、枝还是枝,只可惜没有一点美感了。在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的今天,所谓的“素质教育”、“美感教育”只能是空谈。
1.2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缺乏研究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加上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工作倦怠的现象日益突出,教学技能明显落后于城里的教师,只重视教书,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研究。上课语言乏味,缺乏激情,学生对语文课堂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规划和指导,逐渐成为制约阅读教学工作的因素之一。这些困难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1.3学生只读不讲,只悟不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虽有其道理,但初中学生语言积累薄弱,阅读经验、生活体验较缺乏,单纯地去“悟”,漫无边际地“品”,很难把握阅读材料的精神实质和要求。所以,学生面对经典文本往往表现出某种叛逆和悖离,其精神向度的追求往往偏离文本意义世界的轨道。应当承认,语文课文的意义世界与学生当下的精神世界存在较大的距离,这不仅影响了文本意义阐释的广度和深度,而且阻碍了学生阐释语文意义的自由度。不管从语文课文所传承的精神现实、思想境界来看,还是从语文传递的文化现实和时代精神来看,这些都已经和学生当下的现实实际相隔甚远。有迷惑的读一百遍,可能不及教师画龙点睛地点拨“分析”一遍豁然开朗。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适地点拨、分析、指导。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过程。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建议
2.1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搞好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教学中,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并使之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一个人对某一问题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了解这一事物,去探究它的特点和与其它事物间的关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只能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而“授人以渔”却能解决终身温饱。在阅读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自己去进行一些探究性阅读,以解除自己的一些疑惑,丰富和满足自己的需要。
2.2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和阅读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最需要也最见教师底蕴的教学,教师的文学素养是制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教师的文学素质不能适应新课程对文学教育的要求,将成为制约文学教育的瓶颈。那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呢?教师应该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深刻理解课程改革带来的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文学作品,并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主动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作品的深刻寓意,而不是一味地读作品评价,消化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高自身对文学形象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对文学言语的理解感悟能力,才能获得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与理解,才有足够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作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构建。
2.3课堂课外相互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客观条件,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文质兼美、有利于学习的文章或书籍作为课外阅读教材,提出一定时期内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
2.3.1经典名著定期定量阅读。
将课本导读的名著拿到课堂上来读:可以由学生轮流读,精选片段每课一读或每周一读;用专门的课时来读,教师示范读,师生交换读;以一个章节为一个段落,收集别人的鉴赏品评的文章,交流阅读心得,并注意进行成果展示,形成读书氛围。
2.3.2读书笔记定期定量完成。
规定一定量的读书摘要和读书笔记作业,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定期在班级表扬、展示,并用批语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心得。
2.3.3精彩文章定期背诵。
除课本上的背诵外,每周安排背一篇400—600字左右的精彩文章;再以朗诵、演讲或教师抽查、逐个检查等形式督促完成,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结束语:
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能认清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做到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切实地组织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将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王小丽.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范丽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5,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