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唐微,女,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农业推广专业。
摘 要:构建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立足于目前农民职业培训实施现状,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解决措施
前言:农民职业培训是改善农村发展落后、缩短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对推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文明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1.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的相关概述
1.1农民职业培训的概念
农民职业培训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展开的创新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迅速推广农业科技,使农民获得相关劳动的知识、技能,从而积累农村的人力资本,为实现农村人口转移、促进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农民职业培训是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要提供包括种植业、养殖业、餐饮、家政、建筑等方面的相关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研究调查显示,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的年收入平均高于没有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培训支撑体系就是建立建全农村各类各级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农村劳务市场、农技市场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资金投入数额和方向,并未农民职业培训建立相关的合作机构,从而使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综合服务体系[1]。
1.2农民职业培训的理论基础
教育就是通过对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开发,提升个人的市场价值和创造能力,使其赚取更多的利润。而适当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增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农民职业培训可以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归其原因主要还是农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论》中曾明确指出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人力资本大幅度增长的结果。教育的支出其实是可以赚取利润的投资,它的投资对象就是以知识和才能的开发为对象的人才培养。随着近年来,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大批农民工离乡闯荡的现象,并且逐年呈扩大趋势。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增长也有着重大意义,在培训过程中要本着使农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出发,在培训农民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把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培训方向[2]。
2.构建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的现状分析
2.1相关培训平台的搭建没有全面普及
建立教育机构,搭建培训平台是农民职业培训开展的第一步。但是在政策的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农民仍然保留着传统思想中较为陈旧的观念,加上相关部门的宣传不到位,使得农民对职业培训没有全面认知,会使职业培训在开始的时候就会受到多数农民的抗拒。目前,农民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引起了相关机构的重视,但是真正开展培训的地区不不多,相关培训平台只在小范围内得到应用,对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搭建设施先进,师资力量强大的职业教育平台。
2.2农村劳动力仍然存在大量闲置
由于建国初期,人口增长迅速,以致在社会的发展中,一些农村地区出现“地少人多”现象,再加上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相关教育培训,直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实现全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经过统计调查研究发现,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居住场所,甚至一部分农民从事着低报酬、高危险的体力工作,只有少数一部分受过专业的技术训练,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农业部门不能向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使得农村虽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但是并没有给工程化进程带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对于推进我国的经济进步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整体发展[3]。
2.3职业教育与培训滞后
导致农民教育缺失的原因一部分是来自农民本身对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相关部门没有及时重视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缺乏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育体制,导致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制约了农民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使得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仍燃比较滞后。
3.构建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的相关策略探讨
3.1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为培训体系提供了管理制度
我国的立法虽然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进,但是对于教育界制定的法规尚不完备,其中针对职业教育而建立的条款则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相关法律内容的危险界限模糊不清,很难利用法律法规来完善管理制度和培训策略,导致在职业培训行业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以致教育培训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的教育培训结束对接受培训的农民而言没有任何帮助。从各国的对比研究来看,欧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对于职业培训都有清晰明确、严格规范的法律章程,对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和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相关法律,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提高管理制度。
3.2培训结束后实行推荐就业制度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先培训,后就业”政策,对于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后并且考核通过的农民,相关培训机构要负责辅助其进行就业。其中有意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并且在培训结束后能够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用人单位配合国家政策,招收具有相关技能的农民工,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用人单位,可以再对农民工进行二次培训。
3.3完善培训经费投入管理制度
高额的培训费用往往是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望而却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除了采用财政拨款的方式,政府也可以组织企业投资,与相关用人单位合作,承诺为其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员,从而也可以保证培训合格的农民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全面关注,建立农村培训机构专业资金会[4]。
3.4注重农民综合素质与就业技能的全面培训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相关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职业教育培训中,既要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还要保证人才资本教育合格到位,这样,才能培训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员,实现农村素质的整体提升。
3.5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的运行机制
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政府组织领导机制,政府不仅要制定合理的农民职业培训规划还要保障培训经费的充实,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该起到监督管理的职责,发布对培训平台的评价等级,设立面向民众的投诉机构,并在农民接受培训后参与成绩考核。其次,要保证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在充分发挥现有培训机构的作用上,鼓励地区自主建立培训机构,鼓励其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发展地区特色。另外还要注意完善基层政府的协调机制,划分各级任务,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切实保证培训质量[5]。
结语:保证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顺利实施,要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并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学贵.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 郝婷.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 王祥兵.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 肖前玲.我国农民工教育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 孙海波.重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